上海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这些95后脱颖而出
王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养老领域的“国赛”——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将于今年11月举行。10月20日,由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联合主办的上海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圆满落幕。此次大赛吸引了近2500名养老护理员参加。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赛场上出现了不少青年的身影,其中90后占参加决赛选手近四分之一。进入12强的选手中,更有唯一的一名男选手现身,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1996年出生的王程来自于杨浦区福利院,虽然工作只有三年,但这次已经是他第四次参加大型赛事了。虽说已经“久经赛场”,王程还是觉得此次比赛的难度颇高。“机动性很强,每个环节都出乎意料,有很多变数。比如训练有素的SP(标准化病人)会给你出各种难题,有的老人不愿意穿衣服,有的很有主张要求穿指定颜色的衣服。”
他认为,以前参加护理职业技能赛事,只要注重操作,会做就行了。但现在还要对SP做心理疏导。“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一名优秀的养老护理员也需要习得各种相关知识,不同的疾病需要了解不同的照护、康复训练,比如针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就要给他们吃高纤维的水果,糖尿病需要注意特定的饮食。此外,今年的院校赛还增加了居家照护的比赛环节。选手除了对老人实施照护外,还需要懂得如何和家属沟通。”
赵琼琼
此次获得二等奖的赵琼琼来自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也是一名95后。和王程一样,她同样遇到了扮演SP的老人不配合的情况,在做翻身训练时对方以不舒服为由,直接拒绝了她的护理服务。“如果你对评分标准不熟悉的话,老人的行为很容易打乱你的思绪,被带偏节奏。这时候你就要想办法说服他们。比如我对扮演SP的老人说,‘之前王爷爷比你情况还严重’,通过给对方一个榜样,重塑对方的信心。但如果遇到老人情绪低落、累了想休息一下的情况,就尽量尊重对方的主观意愿,不能强迫。”
赵琼琼告诉记者,在比赛的时候,她在帮助老人穿脱衣服的时候,遇到对方有认知障碍,衣服穿反了,纽扣乱纽。这时,她没有指责对方,而是耐心地告诉对方如何对齐。“现在的养老护理讲究的是全人照护,即整体照护,不仅是生活上的照护,还有健康知识的宣教。”
1997年出生的刘琼是此次12强中年龄最小的选手。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职业技能竞赛。“我们准备的时候都是刻板训练,一板一眼的。但比赛时需要灵活应用,关注细节。”
在比赛结束后,刘琼也没有闲着。她会通过线上看直播,观摩其他选手的操作。“我发现有的选手在扶老人的时候会用手臂挡一下,这些细节都值得我学习。比如我看到一名80后选手,态度很认真,操作更贴近现实。这些选手都是榜样。”
刘琼告诉记者,她平时在福利院为9名老人提供生活管理。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她学的是养老护理专业。虽说是科班出身,却在刚接触这行时差点被吓退。“养老院的老人和平时我们在外面接触的老人很不一样,同时给你惊吓和惊喜。”
有一次,她晚上查床时,看到一名患有认知症的老人不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把她吓了一跳。但渐渐地,她发现老人们很可爱。“有些老人我照顾一段时间了也未必记得我。但到节假日,他们会把巧克力糖果装在保鲜袋里分享给我们,把我们当作孙子孙女,特别感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