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年轻人对“恋爱课”的饥渴,需要被看见
2021-10-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前不久,我们报道了50后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在B站上开“恋爱课”,受到很多年轻粉丝追捧的消息;近日,武汉大学也曝出一条类似的有趣新闻,该校心理学喻丰教授的《恋爱心理学》引发了热烈反响,教室里一课难“抢”,窗户外甚至窗台上都出现了很多“外挂”学子来“蹭课”。抢不到的学生忙着“催更”:“老师,有下一期吗?”网友啧啧称奇:“校园里能比食堂抢饭还厉害的,就是这课了。”

出现这样的盛况,虽然不排除有人是凑热闹“围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很多学生就是冲着课程本身去的。再想想网络上那些所谓“星座大师”的“妖言惑众”,社会上各种“情感导师”招摇过市,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时代的年轻人渴望得到情感关照,而在情感教育领域却没能得到充分满足。有知识含量、理性思维、科研成果、人文素养加持的情感教育的短缺,给了社会各种野路子“恋爱经”乘虚而入、肆意蛊惑年轻人的市场。

在传统观念中,谈恋爱是年轻人自己的事情,跟孩子聊聊感情,父母们要么羞于启齿,要么觉得无从谈起。上大学之前,父母们念叨的是“好好学习,不要早恋”,大学毕业之后,父母们念叨的又是“什么时候带对象回家给我们看看”——没有耕耘,就想收获,中间的过程,都是年轻人们自己野蛮生长。

有人可能会驳斥,我们不也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我们谈恋爱也没找高人指点啊?但时代已经不同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社会观念的冲撞远胜从前,当下年轻人的单身率和离婚率都已经远远不是过去时代所能想象的了。很多年轻人学习、工作已经很累了,不想再劳心劳力地维护一段感情,所以有时候宁可选择不开始;在感情略有挫折的时候,他们不是选择良性沟通,而是干脆一拍两散,潇洒天各一方,就像梁永安教授调侃的,“现在人的分手能力,远远大于相爱能力。”

是当下的年轻人不想恋爱吗?当然不是,从这些课的火爆就能看出来,大家渴望恋爱,渴望心动的感觉,这是人类的天性。只不过缺乏情感教育的年轻人,对怎么谈恋爱、怎么处理爱情和婚姻当中发生的问题,确实不得要领。一些年轻人活在言情小说的世界里,把虚拟情节当成现实世界,最终被挫折打击得鼻青眼肿;一些年轻人被社会不良机构灌输的恋爱PAU术、爱情厚黑学诱入歧途,变成游戏感情的“浪子”。这些社会现象背后透露出的年轻人对恋爱问题的焦虑,需要被重视。

“希望大家谈一场健康的恋爱,开始并且保持一段积极的关系”,这是喻丰教授开设《恋爱心理学》的初衷。此前,已经有全国政协委员在积极呼吁,希望能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媒体调查也显示,大学生们期待这样的课程。对年轻人想谈一场健康的恋爱的诉求,应给予他们健康地学习怎么谈恋爱的空间和渠道。

年轻人谈一场“健康的”恋爱,组成美满的家庭,除了获得幸福感,双方还能相互成就,对这个世界往往也会有更好的认知、更好的贡献。让年轻人具备恋爱的能力、维系婚姻的能力,让整个社会有更健康的恋爱婚姻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