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为何会迁徙?来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一探究竟吧!
2021-10-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大象的迁徙对生态保护有何启发?终于迎来的桂花香究竟在上海有哪些品种?上海的环城生态公园带是如何规划的?这些问题,在本周六开启的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上都能得到解答。记者从10月20日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以“呵护多样之美,共建生态之城”为主题,将于今年10月23日至29日举行。

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水务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本届自然保护周讲有九大主题活动。

作为“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本届名人讲坛邀请包括两院院士等在业内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演讲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公众分享保护自然的珍贵经历与宝贵经验。在崇明生态岛举办的“圆桌会议”,则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生命共同体”、“技术创新,引领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碳中和示范区”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崇明样本、上海经验、中国方案。

自然保护青少年是基础。一系列青少年主题活动已发动了全市近百万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如“笔记自然”,鼓励青少年自己动手做一份图文并茂的自然笔记,更好地观察自然现象和物种特征,共收到作品超4000幅;“呵护生态”版块引导青少年开展校园植物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校园植物挂牌、编写校园植物名录、校园植物绿色地图;“美化家园”版块则以青少年家庭盆栽的形式开展活动,活动要求青少年们自己设计、制作一盆家庭盆栽,并做好养护记录,美化自己的家庭。12月底至明年1月,活动优秀成果将在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进行集中展示,欢迎广大青少年和市民前往观看。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热题。本周日在普陀举行的生态践行活动将展示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和生态之城建设的成果。自然保护周期间,全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将推出一系列科普活动,市民可前往上海植物园观赏秋季花展,走进上海动物园探秘“飞舞的精灵”,或相约共青森林公园享受菊花盛宴等。

120幅主题摄影展优秀作用镜头记录中国、特别是上海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实践;手机随手拍大赛鼓励公众以“我眼中的绿色世界”为主题,随手捕捉身边的人与自然和谐和绿色低碳行动;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走进本市多个热门商场,邀请市民同绘绿水青山、共建低碳中国,11月还将在闵行区、虹口区、长宁区的商场、公园等落地开展;主题科普影视展映活动将在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松江区科技馆、崇明生态科技馆、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地的特效影院集中展映近30部自然题材特种电影;科普场馆主题活动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牵头,通过开展“我的自然百宝箱”等活动,鼓励更多市民以“公民科学家”的身份走近自然生态。   

市民朋友可关注“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微信公众号,了解参与这些丰富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