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68所公办学校体育场地陆续免费向市民开放
2021-10-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文、图

“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依据《上海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导则》和市教委关于2021年度学校室外体育场地暑期开放的相关规定,各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第三方运营、街道牵头实施、区教育局、体育局直接实施等方式无偿对社区居民开放。

为全面贯彻落实“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的空置期,满足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确保校园安全、师生健康的基础上,2021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各区学校体育场地正在陆续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截至目前,记者了解到,本市各区已开放学校968所,1040个校区。

家门口的学校,成了上海市民健身的“学堂”

落日余晖映晚霞,长天孤鹜排行飞,塑胶跑道上,孩子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即将放学的他们,已经在学校做完了一天的功课,等待着放学铃声的响起。位于长宁区的虹桥中学是一所于1958年建造的初中学校,在校门口等候放学的学生家长张爸爸告诉记者:“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本学期老师没有给我们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我们批改作业。这学期,体育课增加了,我等她回家吃好饭,就来这里(虹桥中学)锻炼。”

怀有同感的黄叔叔告诉记者:“如今新学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过去我家孩子的课外培训班都停了。晚上回家后,我都带他出去打球,他们本校(虹桥中学)没有篮球场,我们都驾车去稍远一点的地方,但每天锻炼是必须的。”

虹桥中学初二英语王老师介绍到:“为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场地的利用,我们作为老师在课后服务中,会指导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作业指导,同时,我们会外购一些课程,比如说科学小实验、戏剧课程,以及舞蹈,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的一些社团课,这些都是外请师资的,尽可能小班化辅导。”学校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周末都是对外开放的,有社区市民,也有学生们。除了寒暑假有老师们指导,平时都是大家自己运动。进校市民需要登记、测体温,根据防疫要求,按照时间进行锻炼。我们严格按照区里的规定执行24小时的看管。”

他坦言:“自从开放以来早上来得人很多,现在有疫情了,来得人比较少;而且,天黑的比较早,学校操场灯也不太亮,再加上天气开始降温了,愿意出来锻炼的市民确实不如以前多。”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蕃瓜弄小学,以美育为突破口,曾在办学期间,提出“以美育为纽带,以美为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并编写出《蕃瓜弄小学美育大纲》而闻名。

晚上6点半,记者来到蕃瓜弄小学门口,有一位志愿者阿姨,正在热情地向对来锻炼的市民们,进行登记、扫码等流程。她告诉记者:“市民进学校需要扫通行码,实名注册登记好后,工作人员确认后,静安区所有开放的学校都能进。这个学校暂时只有健步走,我认为这个政策很好,马路上走路很不安全,作为志愿者,我非常支持‘全民运动,全民健身’。”

“白天、晚上这里都是开放的,我们尽量让学生在操场上多多锻炼,中午也会午休。‘双减’实施后,学生的作业数量可以减少,但质量不能降低。晚上,附近居民登记后可以进行锻炼,我们学校防控要求很严格。”蕃瓜弄小学一位美术老师说。

市民所呼,政策所应,解决“健身去哪儿”痛点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为了呼应市民的需求,方便市民就近锻炼,本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实时查询系统正在建设中。经统计,各区开放场地均为学校室外体育场(操场、篮球场等),平均开放时间4—6小时。目前场地开放主要受疫情防控影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双减”政策、晚间及周末节假日,本校学生开展活动需求持续上升,对社区居民开放的时间上较以往有所缩短。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叶涵表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是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的有效举措。首先,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在体育场地总量中结构性占比高,且以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十一人制足球场等场地类型实现新建壁垒要求高,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全民健身行动’也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70%和90%。因此有原则、有步骤、有方法地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是释放场地‘量’最经济的供给侧改革。”

据了解,以2013年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在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占38.98%,场地面积占总场地面积的53.01%;而最新的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全国体育场地371.34万个,人均场地面积2.20平方米,其中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3.72万个,十一人制足球场2.69万。上海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的实现,盘活存量,用身边的场地解决民众“健身去哪儿”的痛点,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及统筹兼顾的方法。

政府大力推动“开放”,为实现全民健康而努力

据调查,2004年,上海市就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而国家层面教育部等《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多个文件都强调了“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的意义、措施和目标。

据悉,上海市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社区体育,是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目标。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积极推进“开放”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缓解百姓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同时,不断拓展群众体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国民体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让体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不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大发展大繁荣。

“健身场地、健身组织、健身活动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建好群众身边的场地这个‘硬件’,抓好群众身边的组织这个‘软件’,搞好群众身边的活动这个‘活件’,‘三边’并举、 ‘三件’并重,才能真正实现让广大人民享运动之乐、受健身之益。场地开放不是今年提出今年实现的事情,它是一个体教融合顶层设计的协同机制不断优化,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的定位属性、使用价值和社会需求逐步适配的过程,今天能够实现的数字,以及进入“一网通”系统是量变到质变各方努力的成绩,克服了如何保障安全,如何补齐成本,如何高效管理等多个难题。”张叶涵认为。

当前,努力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广大市民健身需求的矛盾是发展社区体育的重要任务,而“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政策的实施加强了社区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广大社区百姓提供良好的健身场所与健身环境,保证真正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同时让社区百姓能够就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目前,数量逐步上去了,供给量充裕后,未来,场地的使用、运营和监管,更需科学实干,真正做到开放共享、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张叶涵说。

 注意事项: 

一、进入学校体育场地的健身者要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并听从工作人员管理。

二、严禁各类车辆进入体育场地,严禁翻越围墙、栏杆进入场内,严禁私自移动各类设施,严禁携带宠物进入体育场地。

三、健身者要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体育场地内禁止吸烟、酗酒、吃东西,禁止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体育活动结束后自觉清理垃圾。

四、要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正确使用体育场地设施,按规定进行与场地设施相对应的体育项目锻炼,损坏场内各种器械、设施,须按实际损失加以赔偿。

五、做好自身健康管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传染病等不适合在公众场所运动的人员,不建议进校锻炼。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请按以下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配合学校管理人员指引。各学校要求有差异,具体根据实际为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