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青年大“决战”,这场创新大赛剑指太空
2021-10-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除署名外)

今天上午,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验证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93次飞行。一场以“智胜空天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砺剑杯”智能空天创新大赛也于昨日在上海举行。火星无人直升机、翼伞精确空投、智能柔性变体飞行器……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所的青年人决战上海,用想象力和实战力铸造探寻星辰大海的翅膀。

  剑指太空,年轻人创意无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研二学生魏昭琦今年是第二次参赛,去年做的“基于深度学习的SAR图像目标检测和识别”项目获得了三等奖,让她获得了不小的激励。“尤其是很多专家和老师对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深受启发,回去还做了改进。”今年带着新的团队和项目来参赛,她迫切希望能学习到更多。

这次,魏昭琦带来的是一个“多维雷达智慧城市”的项目,通过星载稀疏微波图像,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然后进行三维、四维的信息图像处理。“有了这些雷达图像,可以实现对城市中地表沉降、建筑物形变、山体滑坡等各种灾害的毫米级高精度监测,相比传统监测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本比较低,监测应用范围也更大。”

魏昭琦学的就是雷达。从研一刚进组时就开始研究,她很希望能利用这样一个比赛的契机,让阶段性成果得到专业“大牛”们的指点。马上要面临就业的魏昭琦,因为这两年参加比赛,产生了将就业方向投向航空航天领域的想法。“不断面临困难再攻克的感觉蛮有成就感的。”她说。

记者了解到,这一瞄准未来空天应用需求的大赛自4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很多像魏昭琦这样的青年的积极响应,从去年第一届时不到100个项目增加到今年有150余个项目参与评选。

经过激烈的角逐,魏昭琦团队的项目斩获三等奖。获奖项目中,不少都极具创意。比如获得创意类特等奖的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团队的“太空血滴子”,名字很“中二”,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目标捕获系统,通过空间系绳、两种机械臂和抓捕装置可以更自由地抓取不同轨道上的空间目标。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的“Mars Boss”,则是一款交叉式火星无人直升机,能在火星表面进行侦察与探测,非常规的交叉式结构可以大大减少结构重量,获得了一等奖。

受访者/图

  “跨界”交融,汇聚高端人才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徐永成告诉记者,在去年第一届比赛的基础上,今年的大赛在新概念飞行器设计、体系设计与集群技术、智能博弈技术与应用三大设计创意类主题的基础上,还拓展增加了算法挑战赛道。“智能空天很重要的核心就是背后的智能算法。”他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二生张歌这次参加的就是算法类比赛,五人小团队提出的项目实现了一种先检测后跟踪的红外目标检测跟踪算法。张歌本科学的是信息工程,上过一门有关航空航天的选修课之后开始对空天产生兴趣。这次参赛则让他发现,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感兴趣的领域。

5个月的准备,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实验室里很多问题都较为理想化,在参赛过程中则学会了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能力锻炼。”他告诉记者,也让他产生了把自己的专业更多地去和空天领域相结合的想法。“尤其是通过这次比赛,认识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的优秀同学,很难得,可以跨专业互相交流很多东西。”

“这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一个目的。”徐永成对此表示,学校里的专业比较细分,而大赛通过项目可以将不同专业的人才汇集起来,“各个专业、不同背景的有激情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共同研究空天需求,分享前沿技术,迸发出新的创意,这种交叉融合的思想碰撞也是未来我们的空天发展所需要的。”

据介绍,这一由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和上海宇航学会共同主办的大赛,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正是为了打造一个汇聚空天高端人才的平台。“既有我们这些来自各大高校有想法有潜力的年轻人,也邀请了很多教授、院士等专家,青年人和经验丰富的大咖,两个层次的高端人才相互产生化学作用,互相启发,给我们的空天事业不断带来新鲜的创意,也让许多来自高校的学生更接地气,更贴合我国空天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徐永成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