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一群逆光而行、顶风而守的人
2021-11-08 青年

青年报·青年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存在着奇妙的联系。第一届进博会,青年报报道了一位叫做“刘秦春”的“小叶子”。四年后,她成了青年报的记者,活跃在进博会报道一线,写下新一代的进博会“小叶子”热血与勇气交织、温暖与冲突相伴的成长故事。

记者和“小叶子”的交集,如此妙不可言。于记者而言,每一次报道进博会“小叶子”,都是在感动中开始。16米层的咨询台、露天的接驳车停靠点、展馆入口引导处……一次转角的惊鸿一瞥,串联起了你我最初的相遇。或许我们只有一面之缘,但却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记忆回溯感。

今天,寒潮突袭“四叶草”,“小叶子”们在四处坚守,记者们在场馆间奔波。风刀霜剑的物理环境,以及辽阔又宏大的时代背景,在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张力:身处茫茫人海的个体,会因为一次报道、一次帮助而产生共情。

或许是因为坚守岗位的人,向来都是寂寞又感性的。也正是今天,11月8日,奔波于进博会的数千名记者迎来了第22个中国记者节。当主题为“上海‘一江一河’”的巨大蛋糕在新闻中心被推出来时,气氛走向了高潮。

这应该是一位记者相当幸福的时刻了:这是职业带来的荣耀,这是付出换回的认可。身边都是同路人,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过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在“四叶草”里,记者将进博声音传遍世界:有人在展台上用Vlog展现特殊之年的国际盛会,有人在各个展馆奔忙传递最新会展信息,有人全身心投入“小叶子”报道,有人则在后方统筹保障报道工作。虽然分工不同,但有个共同点,就在于他们都是这场盛会最真实的记录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场阴霾不会消散。因为记者的记录,我们透过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看到了开放的春风是如何温暖世界,看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步伐,看到散落在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是如何成为这座城市的最强“软实力”。

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而这光芒能发出几分,在于对岗位的坚守和为之献身的热情。

有人说,记者记录了很多,但关于记者的记录却很少。“烟花”过境,他们是“追风”的人;寒潮来临,他们是“敢冻”的人……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力。正是因为记者,我们看到了奥运健儿射落的第一枚金牌,看到了神州十二号在戈壁降落,看到了进博会上的万商云集,也看到了会展上忙前忙后的“小叶子”们那一张张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可爱的脸。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几年前,有一首《起风了》传唱各大平台,里边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看着天边似在眼前,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逆着光行走,任风吹雨打。”可以说,记者和“小叶子”就这样被唱进了一首歌里。二者在寒潮下的坚守同样动人,一个个逆着光、顶着风的身影,默默地奉献给这场世界盛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让我们在这场青春之约里,用脚力丈量、用眼力观察、用脑力思索、用笔力书写,通过笔尖、镜头、声音记录时代、追寻美好。

青年报·青年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