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将剧本杀纳入备案管理,经营单位将成为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向社会公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将剧本杀纳入备案管理的城市。
近年来,“密室逃脱”“剧本杀”因其新颖的娱乐方式及较强的社交属性,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预计到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70.2亿元。
据统计,本市目前已有1000余家密室剧本杀场所,并呈不断发展且与其他业态融合的态势。这类业态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原创精品不足、不良内容频现、侵权盗版严重、场所安全隐患等问题。上海出台针对密室剧本杀的管理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市场,促进行业繁荣有序发展。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对管理规定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剧本备案坚持“底线管理”
文旅部门在备案实施过程中将始终坚持对内容安全“底线管理”的思维。管理规定明确了剧本及故事情节中不得出现的十大类情形及从业单位演职人员不得实施的四大类行为,对有涉及上述内容及行为的剧本整改通过后可予以备案;市文化旅游局还将建立并发布违规剧本的负面清单,为经营主体购置和管理剧本提供指导。
记者了解到,管理规定中列出的负面清单包含14条,例如: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表演、游戏方式恐怖、残忍、暴力、低俗,摧残工作人员或消费者身心健康的;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消费者的;以虐待动物等方式进行表演的。
备案管理≠打击式管理
根据管理规定,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应对经营中使用的剧本开展自审,建立健全内容自审制度,配备满足自审需要的审核人员,建立适应内容管理需要的技术监管措施,将自审通过的剧本交由文旅部门备案登记。
此项规定明确了密室剧本杀经营单位将成为剧本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须承担起把好剧本内容第一道关的重任。这一制度上的设计旨在促使经营主体提高责任意识,主动修炼内功,不断提升内容创作和鉴别筛选能力,把真正有创意有创新的优质文化内容呈现给消费者。备案管理不是将行业“管小管死”的“打击式管理”,而是通过备案工作督促企业守好安全底线、规范有序经营,淘汰一批不良内容剧本和违法经营主体,推动密室剧本杀行业向好向远健康发展。
备案管理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此次规定明确,市文化旅游局负责全市密室剧本杀行业的内容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剧本审查专家小组,发布违规剧本清单,负责本市外商投资的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内容审核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各区文化旅游局和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工作。各区文化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内资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的内容审核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
根据备案管理的工作要求,企业在正常经营的同时开展自审及备案工作,备案过程中发现剧本内容存在问题,文旅部门将及时通知企业整改,整改通过后的剧本即可恢复上架。如剧本内容发生变化,企业只需将更改后的剧本内容递交文旅部门进行备案,备案过程不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但企业负责人在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对疫情防控、设备道具等方面的安全意识。
备案管理强调包容审慎监管
近年来,随着上海文化品牌的不断打响,包括体验式演艺、沉浸式娱乐、在线演艺、网络表演等各类文旅新业态在沪层出不穷,蓬勃发展,大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市场也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发展氛围。此次密室剧本杀备案管理规定的出台即是上海在文旅新业态管理上的一次有益尝试。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将继续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在遵循市场规律、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的前提下,加大对优秀内容的扶持力度,坚决摒弃不良文化产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文旅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