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步枪一张《立功证》,两个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在这个课堂上回响
2021-11-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童宽 原媛

当中共一大纪念馆礼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一杆微微变色的步枪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在场所有人都充满了好奇。

近日,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首次进入大学课堂,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党课。一杆击落敌军战机的步枪,一张抗美援朝医疗工作中的《立功证》,交织碰撞出新的火花。

 一杆步枪  仅凭五发子弹击落美军一架战机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张欣怡现场讲解了馆藏文物M1903步枪背后的传奇——中国人民志愿军李增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仅凭这支步枪和五发子弹击落美军一架战机的故事。

李增祥是上海支前汽车驾驶员,1950年10月,党和政府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上海大批优秀儿女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当时,我国志愿军和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很大,敌人依靠强大空军火力,几乎每天都对我军进行狂轰乱炸,以至于在许多情况下,志愿军只能在晚上行军作战,但也会遇到重重危险。

李增祥在运送军需物资途中,遭遇美国敌机空投下的数枚照明弹,为了保障来之不易的物资,他拿起一杆M1903步枪和仅有的五发子弹,瞄准俯冲下来的敌机射击,终于在最后一发子弹出膛后击中要害,敌机当即起火跌落着地。

这无疑提振了志愿军的士气,李增祥也因此荣立一等功。

 一张立功证  三行字短家国情长 

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刘楠老师也介绍了一件交大医学院珍藏着的宝贝——王振义院士参加抗美援朝医疗工作中所获得的《立功证》。

1953年4月,当时年仅30岁的王振义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当他在勃利后方医院参加会诊时,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当地医生在介绍病史时讲,病人出现咯血、头痛等症状,病员中结核病不少,咯血痰,肺部有浸润性病变,不少还并发了结核性脑膜炎。

当时,抗结核药链霉素很少,一时之间医生束手无策。王振义走近病员,详细了解病史及病情,去阅读学习相关的医学文献。他还了解到这些病员在战场上由于食物缺乏经常食用野生蝼蛄,类似螃蟹、小龙虾一类的东西。

全盘分析后,他认为,这可能是肺吸虫病,而不是结核性脑膜炎。当王振义提出这一诊断时立即遭到质疑,因为王振义此时只是内科代理主治医师,后来在他的坚持下,当地医师对患者咳出的血痰进行检测,发现肺吸虫卵,王振义的诊断得到验证。

王振义这一诊断及时纠正了医疗中的错误,解决了困扰志愿军部队多时的肺吸虫病问题,治愈率了60多名志愿军战士。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组织部授予他二等功。

立功证上“光荣为人民”的扼要评价,背后藏着的是王振义院士的大医精神,家国情深。多年后,王振义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癌细胞“改邪归正”同样受到同行的责疑,但他同样选择了坚持,始终秉持着治病救人的赤诚初心。

 师生感悟  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教材 

听完两段围绕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交大医学院学生张郁祺直言,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文物,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心情非常激动和自豪。

辅导员原媛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对这场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更是印象深刻。“师生们能够在近距离接触革命文物的过程中学习党的历史,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育人本领,讲好党的故事,创新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说,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生动的教材。“希望广大交医学子,心怀祖国,勤奋学习,早日成为有灵魂、有温度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童宽 原媛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