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精准识别老人需求,优化配置养老资源
2021-11-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上海各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老年群体,持续推出精细、多元、智能的养老服务举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不再是数字化时代的“局外人”,切实提升老年人群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静安区获悉,其精准识别老人需求,优化配置养老资源,积极推进“乐龄家园”品牌建设。

打造“乐龄家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针对静安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各街镇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布局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等情况,静安区从顶层设计上制定出台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扶持政策,着力打造功能丰富、服务高效的“一站式”综合型服务点位;街镇层面深挖潜力,重点推进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建设;居委层面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和社区老年活动室建设,“中心+站点/活动室”的“15分钟乐龄生活圈”网络基本覆盖到位。

截至目前,静安已有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46家,已建养老床位7074张,其中认知症床位294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3个、长者照护之家19个、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9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7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25个。

围绕养老床位增量优质,静安区还将继续推动空间资源向养老倾斜,在“十四五”期间新增3000张左右养老床位,聚焦护理型和认知症床位,每年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张左右,“十四五”末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数比例达到60%以上。

静安区地处中心城区,为了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好静安老人的养老问题,静安区一直努力打造与国际静安相适应的“乐龄家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2019年开始推出十大行动计划,围绕织密“乐龄家园”服务网络、丰富“乐龄家园”服务项目、提升“乐龄家园”服务能力提升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021年,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静安提出年内实现“六个全覆盖”,即居委会养老顾问服务点全覆盖和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老吾老-家庭照护能力提升计划、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进家庭进社区、独居老人应急呼叫项目街镇全覆盖。目前,前四项已提前完成全覆盖目标。

此外,静安还积极拓展社会餐饮和养老机构食堂开展为老助餐,推动为老助餐服务多元化供给。今年以来,全区93个为老助餐服务点已完成供餐303.8万客,供餐能力达到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的5.14%,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深化医养康养结合、数字融合

强化医疗联合体优质医疗资源对养老服务支撑,静安对接区闸北中心医院,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方案;建立托养机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轮转对接和绿色通道,推进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机整合。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1.36%。目前,全区有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12家,取得执业资格的社会办护理站25家,全区长护险服务对象30798人,长期照护保障日益完善。

不仅如此,静安还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养老服务,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打造一批养老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破解养老领域高频急难问题,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彭浦新村街道开展市“为老服务一键通”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建设试点,已累计为15.3万人次提供一键紧急救援、一键政策咨询和一键生活服务。实现高龄独居困难老年人应急呼叫项目全覆盖并纳入“一网统管”平台,为老人提供全天候响应和全方位监测。开展老年人“智能相伴计划”,让老年人便捷获取养老服务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务,累计增长人数达到91.8%。各街镇或是通过家居安防智能设备、便民支付卡等硬件设施,或是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APP等移动端打造街镇养老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数字养老。

此外,静安还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开展“长者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各街镇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等高频事项,通过线下实景课、线上微课堂、分级教学、课后微信社群辅导等各种形式为老年人架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目前全区已设立50个“随申学”项目服务点,提前完成1万人次长者培训任务,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