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需要怎样的公园?这项调查告诉你
2021-11-24 上海

希望环城生态公园融合哪些体育运动功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将用15年时间,在环城绿带的基础上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昨天公布了一项历时1个月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调查结果,2.6万多名受访者中,6成以上25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很少去公园,究竟怎样的公园才对青少年有吸引力?

青少年需要怎样的公园?

有趣味体验、智慧服务

调查发现,不同目标人群的游园需求不同,对公园的需求正呈现多元化特征。数据显示,游园频率与年龄正相关,年龄越大去公园的频率相对越高。其中,60岁以上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几乎每天去公园,而25岁以下受访者中,约65%的人表示很少去公园。这一方面说明中老年群体仍是公园主要服务对象,另一方面反映当前公园功能定位对年轻群体缺乏吸引力。

各年龄层受访人群前往公园的频次,前往公园的目的。

青少年需要怎样的公园?进一步调查发现,青少年热衷趣味体验,他们对空间的趣味性、可参与性要求较高,希望环城生态公园能融入音乐节、文化节、室外观影或演出等活动以及汉服、养生等社群交流空间。同时,青年在体育运动、主题活动等方面也表现出丰富的多元性,对宠物、美食、露营、滑板等兴趣颇高。

年轻有孩家庭的亲子活动需求则较大。数据显示,26岁至45岁的人群大多育有未成年子女,在游园目的、主题活动方面是选择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最多的群体,在体育运动方面也更倾向于家庭集体出行的露营活动。不少受访者均不约而同指出后“双减”时期,希望环城生态公园可以为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多体育运动、自然探索、文化科普等户外活动空间。

在配套服务方面,年轻群体也更注重现代化服务,如加强智慧设施应用、完善基础服务配套、彰显城市人文关怀等。79.43%和67%的受访者希望环城生态公园设置智能休憩设施、5G网络和公共WiFi;75.94%和73.98%的受访者希望环城生态公园内设置咖吧书吧、提供茶饮简餐。市民普遍希望环城生态公园可以融入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设施,如综合了手机充电功能、应急报警装置、可视化展板等功能的智能休憩设施等。

希望环城生态公园具备哪些“智慧”。

保持野趣、打造不同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特色,也是不少专业人士对于环城生态公园带公园的期望,调查显示,在公园中亲近自然、静心享受才是市民对环城生态公园的主要诉求,88.1%的受访者反馈前往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休闲放松”。

生态基地加丰富活动

上海公园功能将拓展

调查还显示,在环城生态公园的生态基底中融入锦上添花的各色活动,对广大市民具有较大吸引力,文化艺术、体育运动、历史人文是最受欢迎的三种公园主题,分别有75.44%、70.07%、51.43%的受访者有此期望。分别有74.41%、70.95%、60.14%的受访者希望在环城生态公园里开展露天音乐会、文化艺术展、啤酒美食节。分别有77.01%、64.73%、58.38%的受访者希望在环城生态公园里开展自然探秘夏令营、创意文化展示、科技创新展览等科普教育活动。分别有73.91%、58.78%、55.55%的受访者希望环城生态公园能有跑步或骑行、野外露营、球类运动等体育运动功能。

希望环城生态公园开展何种主题活动。

昨天,上海也启动公园主题功能拓展专项行动。7个区16座区属公园3座直属公园和8所院校互相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为上海公园绿地今后在“公园+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后市民游客将在公园绿地中享有更好的生态文化资源。

此次签约主要包含三类战略合作协议:第一类为公园功能主题创意设计,基于公园本底特色,因地制宜,整合美术、绘画、媒体设计以及动画设计等专业资源,灵活多样地植入艺术元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派文化公园。上海大学将为人民公园、复兴公园、静安雕塑公园3家公园量身打造特色场景,设计功能主题拓展方案,树立优秀的样板典型,形成辐射效应。

第二类为公园功能活动拓展,创新公园复合功能模式,促进公园与体育、文化、影视、新媒体、红色资源等元素有机融合。中山公园、徐家汇公园、静安公园、浦江郊野公园、张江艺术公园、世纪公园等区属的13家公园以及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与古猗园等市属3家公园,将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优化各类活动载体,深化公园文化主题内涵,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艺术享受。

第三类为打造美丽校园,构建“公园+特色”和“公园式校园”(美丽校园建设)相融合的公园城市体系。长宁区、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和共青森林公园将开展合作,发挥绿化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帮助高校提升绿化景观面貌,让校园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公园”,打造网红校园,为在校师生和市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美的绿色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