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青春力量|百年仓库将化身世界技能博物馆,最大的藏品竟是一座桥
2021-11-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沿着杨树浦路一路走到杨浦大桥附近,一座建于1921年的永安栈房正在施工,明年它将以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全新面貌返老还童。

曾经,在隆隆的机器声中,一批批纺织品从这里运向全国;今天,杨浦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理念,为这座百年老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阶梯状中庭将成为共享空间  

杨树浦路1578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设计师李立抚摸着百年前的八角棱柱。时光穿梭回1921年,百年前的上海列强环伺。旅澳华侨郭乐、郭顺兄弟筹集3000万元,建造了当时数一数二的棉纺织印染企业——永安第一棉纺厂,其中的两座仓库被保留了下来,即为永安栈房。

建筑分为东西两座双子座,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由英商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立面构图整齐。系杨浦区文物保护点。技能博物馆选址西楼。

明年,世界技能大赛将于上海举办,建设世界技能博物馆是我国的申办承诺之一。届时,耸立于现在的杨浦大桥西侧的这座博物馆将成为各国嘉宾交流和参观的集聚地,举办国际技能交流活动、会议及论坛的场所。

“将一座百年老建筑扩建成一个博物馆,保护是优先的,其次要做到新旧可识别,最后新加的东西要做到可逆,这与新建一个标志性建筑完全不同。既要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需求,公共空间要跟上,又要修旧如旧。”在李立看来,这便是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的要义。

李立介绍说,他们在百年老建筑的内部设计了一个独特的阶梯状中庭,使之成为视野广阔的共享空间。

“届时,作为浦东改革开放重要见证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优秀代表,杨浦大桥将成为博物馆最大的‘藏品’。”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亮透露说,在设计时,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的屋面空间,站在屋顶平台上,可以360°无死角欣赏江景,也可以在屋顶举办大型室外活动。

永安栈房的内部结构为八角形棱柱支撑的斗状无梁楼盖体系,在改建时,施工方将每一层楼板镂空一部分,形成内部梯度大空间。立面上修旧如旧,呈现其独具特色的斗状柱帽楼板。

而为了保留建筑的特点,设计方改变了一般吊顶线路从顶上走的模式,特意将顶暴露出来,尊重建筑原本的形态,将管线从地下走。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又保留了它的特色,使得建筑本身成为博物馆展示的一部分。

从仓库到博物馆,届时能否承载大客流?面对这一疑问,钱亮告诉记者,仓库里原本没有电梯,加设的电梯除了满足现代建筑运载客流的需求,电梯井本身又起到了加固建筑的作用。此外,在设计时设计师还增加了圈梁,使得老建筑的结构更加稳固。

从百年仓库建筑到世界技能博物馆的转变,使得工业建筑变成生活建筑,也见证了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的历程。“大到修飞机,小到理发,世界技能的展示包罗万象。如何在有限的1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尽可能让观众流连忘返是我们思考的命题。”钱亮介绍说,除了常规展区外,他们留出了大量空间作为临展空间,开展市民技能教育。比邻博物馆的大桥公园也将设置和技能相关的设施,希望带动整个片区的功能利用。

  杨树浦路沿线老建筑活化进入倒计时  

杨树浦路沿线有许多工业遗产,如何活化重新开发这些老建筑,钱亮心里有一张图。“目前这些老建筑分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经修缮完毕,且引入功能的,比如上海时尚中心、皂梦空间等;一种是像绿之丘、明华糖仓等已经修缮完毕,但功能尚未定位的;还有一种是有待修缮的。” 

随着在线新经济产业的落地,未来成千上万的IT青年将在杨浦滨江一带工作、生活、娱乐休闲。而这些老建筑将成为世界级水岸的见证者,重新焕发活力。

根据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显示,滨江南段将实施成片改造,在保护基础上探索创新赋能。其中,西部上海船厂组团出形象,充分发挥瑞镕船厂旧址、黄浦码头旧址核心区位优势,打造以“船文化”为主题的集数字文化、科技创新、旅游博览等于一体的中央活动区;中部杨浦大桥组团出功能,依托永安栈房旧址、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旧址等一批文物资源更新,推进世界技能博物馆、亲子剧场等项目建设,打造集文化传媒、现代设计、演艺博览等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区;东部杨树浦电厂组团出载体,以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为重点,推进工业遗存转化,打造集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历史肌理创新空间。

而滨江中北段则将做好控详规划,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研究,支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实行点状突破,逐步修缮利用。沿江向内延伸段则将全区其他范围强化文物保护,择优复制推广,提升扩大创建成果,促进区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明年春节,杨树浦路时尚中心段到大连路段有望基本贯通。”在采访中,钱亮表示,空间改造只是老建筑活化的第一步,后续运营需要不断开展各种活动,甚至是非常小众的活动,吸引不同人群。“就比如乌镇的戏剧节,经过几年的打造已经成为一个知名文化IP。世界技能博物馆落成后,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全国选拔赛和培训。还有杨浦有不少驰名老品牌,比如蜂花香皂、上海手表等,它们也可以在新地标重获新生,通过创新文创产品,赢得青年人的喜爱。”

钱亮还吐露说,老建筑活化会遇到各类难题,涉及建设、管理、运营等方方面面,需要在管理机制上持续创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