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青春力量|拓展青年“朋友圈”,宝山共青团用eYoung社群凝聚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宝山区有65.6万青年,依靠传统的工作方法,各级团组织开展服务引领将显得力不从心。即便青年参加过共青团的活动了,就能真正产生认同感吗?
最近,宝山团区委研发小组的小伙伴们推出了一个由共青团主导、堪称全国首创的智能化服务平台——eYoung社群,迄今已陆续入驻了30多家青年社群。
“新时代的团干部服务广大青年,首先要转变观念。单纯地通过组织开展一场场独立的活动,已经无法满足青年的实际需求。而社群恰恰是最能将青年‘团’起来的有效载体。”宝山团区委书记魏明告诉记者,团区委将通过一两年的时间,规范、吸纳、新建不少于100个青年社群,立足于青年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发挥服务青年城市融入、就业创业、公益志愿、婚恋交友、兴趣爱好等功能,推动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层次青年“朋友圈”。
// 营造英才汇聚的“强磁场” //
今年6月,上海重新定义了“城市软实力”,其中“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赫然在目。那么,在宝山,如何营造英才汇聚的“强磁场”?如何应对青年在成长中面临的求学就业、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等诸多痛点难点?
早在今年4月到6月,宝山团区委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研、广发英雄帖等形式,对区内现有的成熟社群、场所资源、社会组织、服务资源、具有特长的青年达人等进行排摸,初步确定包括UNIVOX太空音乐、月浦羽食俱进、飞镖俱乐部等在内的20个第一批线上社群、20家线下活动场所。
从10月15日试运行到现在,平台上已经凝聚了一批种类繁多、活动丰富的社群,涵盖了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满足青年的多元需求。打开小程序,里面既有传统的羽毛球、摄影社群,也有青年交友、亲子育儿社群,还有当下火爆的密室社群,更有飞镖、魔术、十字挑花等特色社群。除了兴趣类活动外,eYoung社群平台也整合了区内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提供了志愿服务、应急教育、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活动内容。后续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陆续推出新的社群和活动。
曾参与开发运营宝山社区通的魏明这一次又与线上平台“杠”上了。“宝山有65.6万青年,看似青年群体很大,开展的活动很多,和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大多却是一个个单体。”在魏明看来,社群是基于趣缘而生的新型的组织形态,社群的成员因为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对组织本身的认同度是较高的,黏性也较强。团组织需要做的是凝聚社群的“领袖”,将他们整合起来,并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比如有个社群要举办乡村骑行活动,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骑行线路,却无从问询。这时候团组织就可以和他们对接体制内的一些资源和服务。
“你可以想象,这时团干部的身份就好比是淘宝上的店小二。eYoung社群平台上的社群是一个个店铺。店主们自己玩得很好,将店运营得风生水起,不需要我们去干预他们的节奏。正确的做法是,为各个社群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创设有利条件。我们多提供资源链接,为他们的跨界合作多创造机会。”魏明说。
// 有了信用背书,放心跨社群合作 //
月浦羽食俱进青年中心是平台上注册的羽毛球社群,目前的成员人数为100多人。虽然注册时间不长,但负责人“小米”非常看好平台未来的发展。“以前我们俱乐部开展活动,就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发布消息。宣传面相对较窄,有了这个大平台,会有更多其他圈子的青年参与进来,辐射面会更大。”
UNIVOX太空音乐社群负责人计老师是一名90后,也是一家音乐培训机构的创始人。计老师脑中常常会萌发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在90分钟内让一群完全零基础的素人组一支乐队。在这样的活动中,有人学会了南非的拇指钢琴,有人学会了尤克里里。有一支素人乐队弹奏了一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几个月后,在朋友圈里,计老师无意中发现有一对“乐手”成了情侣。
在这样的社群活动中,大家也会手工DIY一台电子琴。抑或把蜡烛装在椰子里,假装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玩”是在采访过程中他说的频次最多的词。在计老师看来,所谓社群,就不能是孤立的活动,而是持续地开展互动。“我所理解的社群,就是里面的成员彼此认识。因为兴趣大家产生交集,成为朋友,而不是参加完一场活动就分道扬镳。这是一种基于趣缘的朋友圈。就像我自己也加入了一个打篮球的小社群。如果每次过去打篮球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群人,对这个社群就不会产生黏度。”
计老师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在工作外再重新认识一些朋友。而eYoung青年社群平台的出现,降低了信任成本,让青年能更快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爱在宝山·遇见青年”是一个交友社群。负责人“大酱”在该平台上发现了许多合作机会。“平台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社群,完全可以产生聚合效果,1+1>2,给单身交友带来新的流量。比如最近我们就和桌游社群、羽毛球社群、音乐类社群合作。”“大酱”表示,在加入平台前,自己不知道宝山有那么多活动场地、娱乐休闲的资源,每次办活动为寻觅合适的场地发愁。但现在通过那么多社群群主,对接了许多有效资源。且不同的群主之间互相沟通,还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对社群而言,由于平台上的社群都是有背书的,至少是团组织认可的,可以很放心地去合作。而对于青年而言,也因为有了信用背书,可以很放心地去参加各种活动。” “大酱”告诉记者。
// 设计社群“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
如何保持社群的热度和活力?宝山团区委设计了社群“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涵盖青年社群的管理、运营、推广、动员、激励、评价等各方面,打造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宝山团区委副书记肖寒介绍说,以社群运营为例,单个青年社群的运营,可以由个人或组织承担,一般采取“3+X”管理模式,即配备3名召集人,其中,Boss、掌柜、小二各1名,召集人可以在社群运作中培育和挖掘积极的社群成员,适情补充到召集人队伍,确保管理团队的稳定性。
其中,“X”包括:每一个区属团组织要因地制宜牵头开展2个以上青年社群的运营工作;鼓励区域化团建单位、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根据自身特长,牵头开展特定主题的青年社群运营工作;区青联委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召集人身份加入至少1个青年社群,加强与各行各业青年线上线下沟通联系,从而增加活跃度。活动资源方面,通过排摸和征集,形成场地资源和服务资源清单,在两张清单基础上推动各方对接,开展精准服务。同时,为鼓励社群组织活动、青年参加活动,后续还将引入多元评价激励机制,推出等级制度、评价制度及奖励制度,如举办年度十佳青年社群评选表彰活动等,确保平台持续充满活力。
事实上,推出线上青年社群,创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动员青年的功能,与落实改革“健全县域团的组织体系”中关于“力争塔群式建成100%覆盖社会领域基层团组织和团员的网上社群,通过网上群组迅速联系动员全体团员、带动青年”目标要求不谋而合。
据悉,自今年10月上线以来,eYoung青年社群平台已入驻30多家青年社群,注册用户近5000人,其中青年婚恋交友社群结合“爱在宝山”品牌活动,举办科创、教育、医疗等青年专场,吸引600余名青年参与,成功牵手率达12%。
“依靠有限的团干部和传统活动模式,很难实现对几十万青年全覆盖服务。团组织要做的更多是链接和引领,培育一个适合青年健康交往、茁壮成长、实现自我的土壤。以各个社群的领导为核心,通过阿米巴管理模式,让其在团组织指导下自行开展活动,自我造血,彼此链接,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达成目标,让每一个青年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团组织。我们更希望青年社群的实践尝试能为共青团提升组织动员功能提供有益探索。”肖寒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