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培养更多“老挝詹天佑”,将“工笔画”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笔”继续高质量地画下去
2021-12-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12月4日下午,上海市外办、上海市友协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同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工作重要指示暨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座谈会上,一则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铁道工程专业2021届9名老挝留学毕业生在老挝录制的庆祝中老铁路通车视频,更是让培养他们成长的中国母校感到无比喜悦,他们加入了服务中老铁路的大军,成为通车后的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更在向做“两个工程师”的目标——维护中老铁路的工程师、维护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不断奋进。

 老挝留学生  希望未来也能为中老铁路服务 

四年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作,为中老铁路运行培养急需的铁路技术人才,目前,首届9名老挝留学毕业生已开始服务于中老铁路。

“中国有一句谚语叫‘每逢喜事精神爽’。我和我的国家人民都非常开心和振奋,我们盼望已久的中老铁路开通了。我们老挝人民盼望的幸福生活,随着这辆火车已经奔驰而来了!”从谚语引入,第二批老挝留学生代表李东的话引起大家十足的兴趣。

李东感慨,在“一带一路”这个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伟大倡议下,老挝的老百姓都十分期待中老铁路带来的惊喜。从铁路开始建设以来,六年的时光过去了,留学生们也见证中老铁路双方建设者共度艰辛,同力合作。“我通过专业学习,学习到了铁路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想为老挝建设更多的铁路,让国家提速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

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铁道工程专业首批9名老挝留学毕业生一样,李东也由衷感到自己既是澜湄合作的受益者,又是中老友谊的见证者,在上海的学习正巧赶上了中国的新时代,赶上了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从中国连进老挝,连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我很幸运,我们都很幸运。我为第一批毕业生骄傲,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希望毕业后能为中老铁路服务。”

李东说,今年,他和其他老挝留学生参加了许多特别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实践,看到了铁路桥梁的许多大工程,在赞叹的同时,又在心里暗暗努力,将来我们也要建设这样的工程!

“中老铁路开通了,感谢可爱的中国亲人们!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们热烈的邀请大家乘坐‘澜沧号’列车来我的家乡,看看美丽的老挝和热情的老挝人民!”李东发出了邀约。

 专业教师  为培养更多栋梁之材贡献力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铁道工程系主任、专业教师李培刚是中老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参与者、老挝首批来华学习铁道工程专业留学生成长的见证者。在他看来,中老铁路的通车,正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铁路互联互通,而作为教师,必将继续坚持不忘“教书育人、服务大局”的初心。

“四年前的这时候,因中老铁路工地科研行活动,我第一次出国,走进了老挝,与中老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培刚有幸亲历了“为2021年中老铁路通车培养亟需本土化人才”追梦和圆梦的全过程,见证了铁路人的担当与情怀,见证了赓续中老传统友谊的美丽佳话,外办、友协的雪中送炭,教委、科委的鼎力支持,都历历在目。

他十分欣慰地看到同学们从中老铁路的实习和培训中成长。佳音频传,“他们有志气、有理想、有梦想,当听到詹天佑的故事后,他们立志当‘老挝的詹天佑’,要做好‘两个工程师’;他们有极强的上进心,也能吃苦耐劳。”李培刚因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老友谊的未来在青年,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作为青年教师,李培刚也为能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在开放的上海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感到无比幸福。“未来,我将协同更多的师生,发扬上应精神上应品格,脚踏实地、唯实唯干,让铁道工程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一如既往指导好学生持续经营好中老铁路民间交流平台,为培养更多中老友谊之路的栋梁之材贡献青春力量。”

 微信小编  让“中老铁路通”连接两国青年 

中老铁路开通,对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而言,同样为之欢心雀跃。去年,老挝留学生与中国小伙伴们一起组织了“大道之行”社团,创立了名为“中老铁路通”的民间交流线上平台,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发青年之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研究生高航自去年开始接过公众号的运营工作,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如今,“中老铁路通”公众号已经有1300多位用户关注,关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家希望留学生们能够将公众号在老挝推广,向当地的百姓、游客普及铁路安全知识,让“中老铁路通”作为两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

“未来,我希望中老两国学生能够继续加强交流,进一步推动‘中老铁路通’运营团队的建设,让更多感兴趣并且愿意做实事的学生参与进来,也由此成为连接中老两国青年学生的枢纽,并且能够一直延续下去。”高航这样期许。

 学校  将人才培养继续下去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全体上应人为之欢欣鼓舞、倍感振奋,这既是对我们的激励,更是鞭策,需要全校上下奋马扬鞭,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深刻内涵。”校长柯勤飞说道。

“中老铁路虽然开通了,但开通后的运行维护是关键,需要大量的本土化高级铁路技术人才,学校目前所做的工作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如果说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宏阔壮美的‘大写意’,那么,今后我们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我们为老挝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就是‘工笔画’的‘重要一笔’,我们愿意将这一笔继续高质量地画下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老友谊的未来在青年,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中方愿为中老友谊之路培育更多栋梁之才。”郭庆松说,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扎实推进中老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以做强做大现有的人文交流与科技合作平台为基础,进一步与澜湄流域国家开展全方位的务实合作,为中老铁路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为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为贯彻《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 相关新闻 == 

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

当日,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将主要开展以保障铁路运营安全为首要目标、以基础设施、移动装备智能监测和服役安全控制为主题的国际间科技合作,同时融合国际间科技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中国铁路“走出去”本土化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国际化应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和培训等“科教结合 产教融合”模式探索,务实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一带一路铁路国际合作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