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江到湄公河,上海志愿者书写中老友谊“山海情”,中国(上海)援老挝项目青年志愿者座谈会召开
2021-12-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

今年是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而中老铁路也在12月3日迎来了正式通车。

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在援助老挝的志愿者队伍中,医生总是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出诊,以精湛的医术在万象打出了“中国医生”的品牌;老师总爱“拖堂”,希望给学生多讲一点,再多讲一点;农业志愿者带去了8424的西瓜和素菜种子,在万象种出薄皮西瓜,带来经济效益……所有志愿者的努力得到了老挝团中央和中国驻老挝使馆的认可。

12月9日,共青团上海市委与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举办“挥洒青春 书写中老友谊——中国(上海)援老挝项目青年志愿者座谈会”,邀请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志愿者代表、在沪老挝留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并交流发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上官剑,市友协副会长景莹、团市委副书记丁波出席座谈会。市商务委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做湄公河岸边的“爱之花” 

沈晓红有一个老挝名字dorhard,意思是爱之花。她是首位上海援老挝志愿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

初到老挝,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克服语言难关。她从早市场买来了老挝语教材,每周和护士一起相互学习语言,随时做笔记。不久,她从只能用英语交流,靠当地医生做“二传手”查房看病,到能够和病人直接用老语进行沟通,“爱之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沈晓红是众多中国援老挝青年志愿者的一个代表。

曾两次援老挝志愿者、静安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俞彪回忆道,20年前老挝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差、各种传染病流行,但每一位志愿者都牢牢记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每个人都希望为老挝人民多做一点。

2018年他们全队重新回到了曾经服务过的老挝万象。“当时是火车加汽车加飞机,耗时一天,我们在那里遇到当年的学生和好友,大家纷纷感叹中国援助的万象凯旋门广场,和正在建造的万象高铁站。可以说,老挝的变化离不开一衣带水的中国。”

 让老挝响起《论语》的朗诵声 

在老挝,志愿者们也在传播着中国的故事。

第四批上海援老挝志愿者、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常务理事顾晨洁回忆道:“他们特别喜欢听我讲解《论语》,在对外志愿服务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当时,志愿者和老挝青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老挝驻上海的总领事阿磊伟来·苏嘉伦就是我们学生,那时候还是个小伙子。”她说到,当年还有一位叫根芽的小和尚,跟着她学了半年的中文后爱上了中文,不久后参加央视“汉语桥”大赛获得了名次。

志愿者也是中老友谊的“第一手”见证者。第十一批上海援老挝志愿者、上海大有同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顾倩曾在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担任中文新闻播音员,每天帮助老挝同事收集国内外新闻、校对中文稿件、纠正汉语发音,录制和剪辑,用中文向在老国人和全世界播报中老时事新闻。

“我记得当时在国家广播台经常播报的一句新闻内容:老挝国家和人民感谢中国对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感谢中国对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的贡献,中老友谊万古长青!”她动情地说。

 让负责和暖心成为“志愿者品牌” 

孙伟是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篮球教师,同时也是第九批援老挝志愿者。他曾担任老挝国家男篮主教练,获得习总书记的“点赞”。

在担任国家队主教练期间,孙伟被队员们对篮球运动的执着和热爱所感动,他不仅自担任志愿者时分文未取,更是“贴钱”为队员们改善生活品质。

他经常为球员们买水、买篮球,也会请队员们吃饭改善一下伙食、增加些营养。而训练时没有专门的力量训练房,他就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个人专项力量的练习。

中老铁路通车仪式的新闻一出来,孙伟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不断地有老挝友人给我发来信息,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的激动,热情洋溢表达着对中老铁路通车的喜悦。”他说,中老铁路是两国友谊的象征,更是打造“一带一路”伙伴关系,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大事。“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志愿者都将老挝视为第二故乡,我们每一个人就是民间大使,是中老友谊的种子。”

“共饮一江水是一种缘分。”从湄公河到黄浦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大四学生李东作为老挝留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志愿故事。今年11月,他在进博会担任小叶子,从起初的紧张茫然,到后来帮助他人的自豪,他感慨道:“志愿者很伟大。”

 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并共同见证中老铁路通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收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铁路专业的老挝留学生的联名信,强调中老友谊的未来在青年,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

据了解,受团中央和商务部委托,上海共青团自2002年起,先后派遣11批共119位志愿者参加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在老开展中英文教学、体育、计算机、医疗、农业等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促进中老友谊。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提出希望,一是继续做好青年志愿服务老挝工作,深化拓展项目形式内容,主动服务对口支援工作。二是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民心相通,加强交流交往,扩大青年志愿服务品牌效应。 三是继续做好身边国际青少年“心心相通”工作,在服务国家对外友好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团市委书记上官剑表示,上海共青团将不断深化“小而美”的青年国际志愿者项目,把中老“心心相通”项目做深做实,为服务国家民间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座谈会后,陈靖会长、上官剑书记、景莹副会长与上海援老挝志愿者孙伟、老挝留学生代表杨烨共同绘制“中老铁路通车图”。这幅作品将收藏于“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作为中老两国友谊的见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