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土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小”语种也要承担“大”使命
2021-12-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斯瓦希里语,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一门非洲本土语言。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斯瓦希里语专业全体师生用这门非洲本土语言,不仅做了东非疫情调查报告,翻译中国抗疫童书,也将中国的抗疫事实介绍到了非洲当地。记者从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立非通用语专业70周年纪念大会暨非通用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高峰论坛”上获悉,“非通用语”青年人才的培养,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正大有可为。

  中国抗疫童书走进非洲  

2020年7月至8月,坦桑尼亚报纸《每日新闻》共刊发上外斯瓦希里语专业教师宁艺撰写的4篇斯瓦希里语评论文章。

宁艺刊登在坦桑尼亚《每日新闻》上的斯瓦希里语评论文章

7月4日刊发的一篇名为《中坦携手抗疫》的斯瓦希里语评论文章,系统介绍了中坦两国在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中精诚合作、共同抗疫的事实,有力驳斥了部分非洲媒体对中国抗疫工作与援非工作作出的片面论断。之后的3篇评论文章,分别介绍了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以及疫情期间非洲国家赴华留学生如何与中国人民共克时坚。

疫情期间,上外斯瓦希里语专业全体师生还对东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发展动态进行了持续跟踪,编译疫情周报、撰写深度报告。部分师生与上外各语种专业一道参与了“生命树童书网”组织的“全球抗疫童书互译共读”志愿翻译工作,把《打怪兽的10个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走了》《病毒病毒,我不怕》《等爸爸回家》《不一样的春节》等多本中国抗疫童书翻译成斯瓦希里语,通过“生命树童书网”这一公益阅读平台将这些童书免费传递到全世界各地,让更多的斯语使用者了解到中国的抗疫经验。

上外师生翻译的童书

而这都少不了对非洲本土话语的熟练使用。据介绍,上外斯瓦希里语专业始设于2018年9月,是上外东方语学院开设的第一门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土语言。作为一个年轻语种,上外斯瓦希里语专业教师强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斯语人才培养方法,着重提升专业本科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尤其注重梳理并探讨非洲研究涉及的基本主题和核心问题。

今年是上外斯语专业成立的第四年,师生通过本土语言的传播,不断让中国人听到东非人民的声音与思考,同时也努力向东非各国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以此消解中国与东非地区彼此之间的误解,构建理性的对话空间。斯语专业学生宋艺婷表示:“作为非通用语的学习者,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更需要关注这门语言在对象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宁艺撰写的斯瓦希里语文章。

  “小而精”语种也要承担“大而全”使命  

非通用语也就是一般提到的小语种,指除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联合国通用语种及日语、德语外的所有语种。此次论坛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已有70年历史的上外非通用语学科创造了更大的历史机遇。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非通用语专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委员姜景奎认为,在新时代的中国,非通用语事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提供知识供给。中国非通用语专业历代学者的努力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新时代、新文科建设需要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非通用语人文社科学者。

非通用语学科布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地域的特殊性,既有“小而精”的特点,又需要担当“大而全”的使命。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金哲俊认为,全国非通用语专业要传承历史经验,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区域国别研究意识,完善教材体系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咨政服务能力。

上外开设语种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非通用语学科大有可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认为,全国非通用语学科应胸怀“国之大者”,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努力构建符合国家需求和时代特征的非通用语发展格局。

2022年将迎来中国非通用语高等教育80周年。记者了解到,上外的非通用语教育可以追溯至1951年,70年来,上外非通用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在语种数量逐渐增加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与质量,从最初的培养单一语言技能人才,再到现在“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现今,上外共设立22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同时还开设了18种古典和现代非通用语种课程,拥有亚非语群博士点、硕士点以及欧洲语群硕士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非通用语种教学方阵。

李岩松表示,上外将在“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下,探索跨“语种、专业、学科、院系、学校、国家”,通“历史与现状、政策研究与学术研究、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融“语言能力、学科能力、政治定力、话语能力”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