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冬奥会将再播!体育纪录片《走出荣耀》讲述上海拼搏故事
2021-12-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今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上海00后跳水运动员陈芋汐拿下了双人10米台冠军,而同时,记录了她成长历程的体育纪录片《走出荣耀》片段,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这部《人间世》团队跨界打造的作品,取得了体育类纪录片此前从未有过的优异成绩。近日,以“新时代体育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强跨界传播”为主题的《走出荣耀》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该片第一季的部分内容还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与观众见面。

 // 记录这座城市的体育精神 // 

上海是一座体育之城,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大赛,也拥有众多具备世界影响力的体育明星。但4年前,《人间世》团队开始尝试第一次向体育圈跨界时,并没有想着要去聚焦明星光环,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了体育精神上——或悲或喜,但都有“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

东京奥运会期间刷屏的陈芋汐,正是这种创作态度下的“作品”。摄制组来上海跳水队拍摄时,陈芋汐才11岁,她不是正式队员,甚至一个完整的跳水动作都还没掌握,她吸引摄制组的,是她那头略带黄色的头发,在队员里格外显眼——游泳池水的长期浸泡让她的头发褪了颜色。

她的训练过程,正是很多后来的体育名将都会经历的过程。第一次拍摄,她的每一跳都砸在水里,但两个月后摄像机再次对准她时,她的动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准,能以正确姿势入水了。

在这部纪录片中,团队跟踪拍摄了数十位体育人的奋斗、探索、挣扎与坚持。他们中既有孙海平、沈富麟这样功成名就的教练,也有徐根宝、李秋平这样家喻户晓的老帅;既有黄雪辰、陈芋汐这样的世界冠军,也有周敏、杨学哲这样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

“上海体育需要和上海城市发生一个很好的关联,我们的片子应该坚持把上海体育作为上海城市的一张名片。”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走出荣耀》总导演潘德祥说起了纪录片策划的初衷,“怎么把体育纪录片拍得不一样?基于《人间世》的成功模式,我们坚持长期记录,而且不设立场,也不对结果做任何预设。我们坚信,记录的所有素材,今天有几十个小时的精彩节目在平台上播出,剩下几千个小时的素材可能就是明天记录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 体育纪录片出圈有社会意义 // 

今年东京奥运会期间,《走出荣耀》奥运篇登陆东方卫视,同时系列短视频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上线,引发观看热潮,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成为奥运期间当之无愧的顶流网络视频。视频中上海90、00后运动员“敢于挑战”“拒绝躺平”的精神赢得无数点赞,中生代领军人物“妈妈运动员”黄雪辰、老一辈上海体育人——徐根宝、沈富麟、李秋平心怀国家、勇于担当,也令人感佩。《走出荣耀》在奥运期间获得的全媒体传播声量、美誉度、社会效应,都是体育类纪录片之前从未取得过的优异成绩,也标志着《人间世》的跨界产品《走出荣耀》成功破圈,成为全新的IP。

“拍体育纪录片,除了更多观众看到了我们优秀运动员,更多的人在屏幕中看到了整个体育教育,”潘德祥认为在创作理念上,要坚持独立思考,他们坚持对冷门项目的追踪,比如花样游泳和帆船,通过拍摄让大家了解这些项目,也因此效果显著,今年帆船所在的俱乐部,报名人数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帆船世界冠军徐莉佳在研讨会上也说:“未来,我们这些专业运动员也愿意参与到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中来,不仅能让观众了解这个项目,也可以避免像这次拍摄中导演在船上因为颠簸把尾椎挫伤的意外发生。”

确实,为了适应体育运动特殊的拍摄场景,提高节目可看性和趣味性,多个项目的拍摄手段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比如片中关于上海马拉松比赛的部分,摄制组通过跟随拍摄的方式,从跑步者的第一视角,记录了三位上海马拉松跑者,在开赛前半年的训练和生活,以及比赛当天的参赛全过程,这种拍摄形式也是在体育题材上的首次尝试。

而在体裁上,项目团队灵活运用多种纪录片表现形式,融合社会观察风格、纪录电影风格等,最终创制了一部故事硬核有力、画面精彩纷呈的当代体育纪录片佳作。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以前不久苏州河上举行的第一届赛艇公开赛为例,阐述了“上海体育有很多可挖掘的故事”:“1852年,中国上海诞生了第一个划船俱乐部,划船运动最早就是从上海进入中国。上海有很多体育、历史、文化的遗存,2021年,上海成功在苏州河上举办了第一届赛艇公开赛,全网传播到了2780万!这说明,纪录片在体育领域大有可为,通过纪录片镜头,看到运动员也是普通人,怎样面对他们所热爱的运动。从这种角度去分享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路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