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患者打开“生命之门”!“复旦肿瘤”团队填补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治疗国际“空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广兆
在上海,甲状腺癌发病率已经成为女性第二高发癌症。
甲状腺癌通常被认为是疗效良好的恶性肿瘤。但在临床上,仍然有5%的局部晚期患者面临无法手术、手术范围广、创伤大、局部复发率高等困境,这部分是甲状腺癌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王宇教授领衔团队发表的关于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填补了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治疗的“空白”。
// 他们给患者打开“生命之门” //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近30年里升高了近3倍。在上海,甲状腺癌发病率已经成为女性第二高发癌症,”王宇教授表示。
目前,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根治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疗效,例如在复旦肿瘤医院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98%以上。但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癌患者都是‘幸运’的,例如部分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局部晚期的甲状腺癌患者由于缺乏治疗对策,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为了使更多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获得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的机会,王宇教授领衔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靶向药物安罗替尼在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据了解,该项研究纳入了13例无法直接手术根治的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平均每位患者接受3.5个周期的安罗替尼新辅助治疗,进而评估手术可能。其中有9名患者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最终成功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这一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证明了安罗替尼在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为晚期患者争取到了手术的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新辅助治疗模式有望成为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治疗的新选择。”王宇教授说。
相关论文同期在国际甲状腺疾病领域权威期刊《甲状腺》在线刊登。
// 他们向更多种类的难治型甲状腺癌“宣战” //
作为全国最大的甲状腺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年门诊量超过11万例,在既往传统传统手术体系基础上拓展完成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核心的头颈部肿瘤个体化微创手术体系,年总手术量8500余台,年甲状腺癌手术量居国内各大肿瘤诊治中心首位。诊治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98.35%,与目前国际顶级甲状腺癌中心水平相当。
除了对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模式的攻关治疗外,在嵇庆海、李端树、吴毅、王宇教授领衔下,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将医院临床试验平台优势与头颈肿瘤MDT优势相结合,创立晚期甲状腺癌、头颈部鳞癌临床科研一体化流程,积极向更多种类的难治型甲状腺癌“宣战”。
为了让这种“不可治”的甲状腺癌变得“可治”,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流程规范+团队协作”给这些患者打开“生命之门”。经过多学科团队的讨论或实体化的晚期甲状腺癌多学科门诊全面评估,为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量体裁衣”打造治疗方案,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实施治疗方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广兆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