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时代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00后用艺术作品告诉你
《社交焦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写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永远不会表达的东西;我们专注于在娱乐节目和短视频网站窥视他人的生活,却渐渐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失去了联系……”这是00后学生小朱的作品《社交焦虑》想要表达的意思。
Z时代眼中的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们对未来有什么期许?近日,由一群00后学生创作的主题为“知来”的近百件艺术作品在龙马跃影艺术馆展出,学生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传统如素描、油画、拼贴、雕塑等,新锐如摄影、实验电影、数字设计、装置艺术等描绘了或天马行空,或深邃的所思所想。据悉,12月下旬该展览还将评出优秀作品。
其中,有一幅“油画+拼贴”的作品,由12年级的张同学创作,画作以她祖母的名字命名。画作中老人笑着翻阅相册,几只小鸟探出画面,记忆中的钩花、窗花,映衬着她参军的黄金岁月。当大家都以“奶奶”来称呼老人时,张同学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祖母的青春与个性。“她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奶奶》
另一名12年级学生小朱的装置作品是一个面貌模糊的女孩。镜面立方体内,女孩被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所围绕,看不清真实面目;镜面上,马克笔写着色彩缤纷的留言,细读却发现夹杂着偏见和谩骂。小朱给这个装置取名叫社交焦虑,希望大家能专注于自己的当下,而非社交媒体营造出的虚拟世界。
《你走之后》是顾同学的“摄影+平面设计”的作品。顾同学在7个不同的城市游历,拍下了这组照片,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游子在各处寻找人生的真谛,最后却发现,最珍贵的还是身后的家。
“学生们永远有新的念头,教师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每个人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本次展览的策展人Steve解释说,展览的主题叫“知来”,意思就是“知晓变革、致胜未来”。
威雅学校相关负责人袁博介绍说,此次展示的艺术创作五花八门,充斥着Z世代的各种奇思妙想。“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卓越,而艺术培养的,是一种超越单一学科的思维方式,比如世界观、人生观;比如取长补短,融汇多种流派与风格之长等,这些能力,都是让孩子更好成长的‘金钥匙’。”
袁博回忆说,比如他们有一名学生,入学时身体很不好。孩子妈妈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孩子可以快乐成长,享受生活,不要那么辛苦。孩子从小就喜欢动漫,老师发现了她这方面的爱好,就鼓励她往艺术方向发展。在后来学习的几年中,她从完全没有绘画基础到坚定自己的艺术理想。最后收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插画系的录取。还有一位同学,他每年的艺术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让艺术部主任啧啧称奇,最后他以出色的成绩,前往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深造,就读经济金融方面的专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