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与悬浮,党建引领的文化展示力
2022-01-02 生活

“东方·春晓——浦东游击队”人物IP。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坚持党建引领学科,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思想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第二党支部近年来开展了大量以“在地与悬浮”为特色的美育实践活动,从话剧《东方·春晓——浦东游击队》,到支部与航头镇、枫泾镇等地开展结对帮扶项目,可谓开启了党建引领下的“文化展示力”校地合作美育模式。

  创设“学科智库+乡村基地”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第二党支部书记、副教授胡杰明表示,“美”应该结合生活,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大潮中,通过设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城乡建设中,为我们指引构建美的生活环境和育人环境的美育创新路径。

从小长于航头下沙沈庄老街的胡杰明对故土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见证了浦东改革发展的成就,也让她更深刻地认识到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如今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胡杰明带领第二党支部先后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开展“党建引领发展,文化振兴乡村”结对帮扶项目,将所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系部的设计、艺术的学科智力资源加以整合与应用,创设了“学科智库+乡村基地”双环协同党建平台。

大治河沿岸墙绘。

整个平台汇聚“设计+”力量,建设了一系列发挥思想文化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党建联建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振兴。从2018年至今,支部党员共计开展走访老街、调研、采访、参观、学习讲座、课程参与等各类活动近100次,采访老人30余人,衍生的课程、课题结合近20项。在2019年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基础上,2020年又共建了“浦东艺术创作创新基地”以及“东华大学党建联建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新的平台,开展大治河文化(博物馆)、南汇桃文化、浦东土布·布可再生服饰秀与相关文创产品等更多的文化帮扶内容。

据胡杰明介绍,在今年浦东丰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东华大学的师生团队承担了航南公路沿线、大治河沿岸、杨树园宜居村貌的墙绘任务。“我们不仅仅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也对丰桥村的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融入‘文化-IP-记忆-情感’的设计思考,深入发掘本土的文化。”

从1300年前后的秦公故里到1526年的方孝孺七世孙衍传航头,再到1707年的盐商富百梅在杨树园拓荒建宅定居,1977年南汇母亲河大治河的精神记忆与风景等,胡杰明的师生团队把乡村丰富的文化遗产当作文化IP生产的宝库,通过“在地”调研与创作,以艺术与叙事来“悬浮”、赋能历史、人文价值,以艺术重构人与自然的连接,感受乡村之趣、定义乡村美学。

  用“文创”打造新型的红色美育课程  

“东方·春晓——浦东游击队”文创展。

也正是在今年的这一系列活动中,师生团队把“杨树园的革命故事”跟浦东游击队的话剧内容呼应,把“图”与“文”提炼转化,让几千平方米的墙绘,承载了乡村近千年的文化记忆,把故事和文化记忆擎画到乡村空间大地上。事实上浦东游击队的话剧也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创尝试。在七幕话剧《东方·春晓——浦东游击队》演出的同时,学院师生设计学科课程作品展和新四军画派书画展也同期开幕,这同样是一次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

胡杰明表示,2021年是建党百年,正是基于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开展的“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合作项目,自己有机会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极具浦东在地性的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并创排《东方·春晓——浦东游击队》原创话剧,策划浦东游击队IP文创展、新四军画派书画展等。将人物IP形象开发、展览视觉策划、插画绘本文创衍生品设计等诸多内容融入课程的设计与课题实践中,打造“美育全流程”的课程创作内容。

“艺术筑梦红土地”主题创作营作品。

“正是在一次次在地性浦东文化考察过程中,我们才能挖掘到浦东抗日游击队的题材,融合学院多艺术学科融合的优势进行艺术创作与演绎,才能呈现给观众一部立体而感人的作品。”胡杰明表示,“没有前期深入的调研与采访,大家不可能将浦东非遗文化元素那么自然地串联到剧中,也不可能把当地的英雄故事‘海上狼牙山之战’结合到《芦花》《激浪前行》的图案创作里。”

今年暑假期间,胡杰明与学生们还赴江西参加了“艺术筑梦红土地”全国艺术院系师生主题创作营及作品展活动,并在红色培训模式下进行在地创作,将参观、学习、创作融为一体,并通过艺术设计作品来点亮红土地。“那次的经历既是一次很好的党史专题教育,也使同学们更好地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设计,弘扬革命红色精神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美育、思政课程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胡杰明说。

  致力时尚设计和社会美育的传播  

胡杰明曾长期从事展览展示设计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内展示学理论的倡导者,在她看来,上海浦东本就承载着“最海派”的本土文化底蕴与最开放的浦东潮头精神。“作为一名展示学人,擅长的专业语言就是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故事化叙事表达方式。”胡杰明说,“同时作为浦东的本地人,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几十年的变迁。浦东与浦西,西方与东方,这可能让我在承担的党建工作、教学工作中有更强的文化敏感性。”

胡杰明

东华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

展示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副教授

在东华大学和胡杰明老师的推动下,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第二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时代美育进校园“大手牵小手”“70共绘活动”等美育活动,将高校的美育理念和时尚设计以绘画的形式在浦东的小学里进行推广和传播,并帮助浦东新区的小学研发本土美育课程,组织师生进行支教活动。

其中包括以盐文化、鹤文化、家文化和下沙人杰等为主题的系列党课,提升乡村党课的立意和审美;通过校地联动,以美育“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为主要原则,联动周围的各类中小学,进行优质美育课程的推广,将东华大学的时尚艺术前沿通过课程创新,降维为能够适应中小学美育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传播时尚艺术前沿理论,普及传统艺术精髓,创新跨界设计思维。

“美,曾经是哲学层面的抽象表达。如今,美已经融入人民美好生活。”胡杰明表示,“对于文化、美的理解,进而提升到知识形象产权(IP),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当地文化,这个需要艺术家、设计师具有跨界的思维能力,才能有理解力与感悟力去对文化做整合与提炼,才能‘悬浮’出美的力量。”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