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身体被困一隅,心却带着我们突围
2022-01-05 青年

【编者按】 

新年第一问:人类为什么要设置新年?我们问了不少人,答案高度一致:除了计时功能,它还是人类轻装上阵的精神需求——暂时放下已经发生的幸与不幸,阶段性整理曾有的快乐忧伤,以期在未来遇到全新的自己。疫情大背景下,“新年”也更显其“期待万象更新”的意义。

一元复始,青年报·青春上海“青年时评”栏目,推出“在时间的棱镜中,成为我们”特别策划,通过5个主题词,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梳理和探讨——

“重启:我们和年轮的关系” 

“拯救:我们和疫情的关系”

“突围:我们和隔离的关系”

“比邻: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双向奔赴:我们和爱的关系” 。

冀望在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我们,一起成就更温暖、更坚定、更理性的自己。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他提起了笔,却久久写不下一个字,“也许是20年没写过信了……”

作为长江吴淞口的一位领航员,每个月有16到18天处于隔离酒店到码头两点一线的工作状态,在回归社会前还需要隔离7天,这也意味着每个月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只有5到7天。

打算给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写这封家书时,他已经半个月没见过儿子,独自在酒店隔离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的安静。窗外景色很美,远处江边的海鸥自由地飞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比起当下的美景,他更愿意回忆过往的一切,10年、20年、30年,儿子小时候的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自己小时候的记忆翻了一篇又一篇,往大了说是思考人生,往小了说是重拾碎片。

隔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旅游、出差的计划往往在隔离面前止步。身不由己、困于一隅的人们,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身体难得有了放慢的理由。可为什么总有一种冲动的火苗嘶嘶作响,加温、燃烧,让你从床上扑腾而起,或走向窗边,或打开已经合上的手提电脑,或用手指划开手机的屏保……

突围——既然身不由己,又何必己不由心。

武汉封城时期,有一位大学教授经历了从埋怨到平静再到思潮爆发,几个月中写了5篇小说、5篇戏曲、10首诗歌。他欣慰地表示,这些并不是写给读者的,只是写给自己的。

一位设计师表示,疫情之后,在做室内设计时人们更关注“家”的感觉,尤其是居家隔离时,独居的人祈盼亲情,住在一起的家人更珍视情感的交融。隔离让身体受困,但这世上没有任何壁垒可以抵挡情感的突围。

一位中超球员说,当你结束隔离走上球场时,你会充满战斗的欲望,当你结束隔离回到家时,你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充满热情的拥抱,他更愿意把隔离比作是一种“蓄势”。正因为被“围”,才更有向未来“突”的勇气与力量。

不可否认,隔离带来了许多不便,甚至在人群中产生了焦躁、烦闷甚至冲突。西方人对于隔离的态度分裂严重,在病毒面前,他们一次次因为恐惧而宣战,又一次次因为恐惧而妥协,隔离政策朝令夕改。但是在中国,更多的人承受隔离的代价,是为了这片土地,也为了我们的家园。

他终于还是写下了这封家书,哪怕只有可怜的200字,哪怕他已经弄不清楚该如何买邮票投信件,所以拍了一张截图用微信发给了儿子。

是矫情,还是多此一举?他的回答是:“不一样。”

2022,让我们找到新的“不一样”。

其实,对生活的热情早已突围,被困的只是我们的身体。

系列评论|无法一键重启世界,但我们可以重启自己

系列评论|因疫情偏航的日子,我们寻找生活之锚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策划:周晓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