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对健康有何影响?怎样锻炼更合适?来看→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随着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走进自然,享受阳光。作为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注意力、记忆力、动作控制等能力都在幼儿阶段飞快发展,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和锻炼方式?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为大家支招。
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如何判断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是否正常?怎样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汪晓赞提到了一个研究:对5400名孩子进行测量,发现有24%的孩子投掷测试不合格,21%的孩子跳跃测试不合格,25%的孩子平衡测试不合格,67.3%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类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低体重率、肥胖率和视力不良率在不断升高,从运动协调障碍来看,又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年龄越小发生的概率越高,而且男性的孩、幼儿尤其突出。中小学生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他们的运动能力,叫软、硬、笨、晕,软就是骨头软,硬就是肌肉僵硬,而笨是动作笨拙不协调,晕是平衡性差容易摔跤。
中小学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呢?从很多的研究中发现,更多的是起源于3~6岁的幼儿。汪晓赞告诉记者:“从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看,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是最早的,发育速度也是最快的,能为身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运动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孩子一旦兴奋或疲劳,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差,就会比较好动。通常情况下,20分钟的运动就能够让大脑兴奋起来,直接刺激神经系统的发育,控制这个度也很重要。”
据了解,婴幼儿出生之后首先出现反射动作,其次是自主动作,再到基本动作发展,最后才是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基本动作发展主要是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而专项运动发展就是常说的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武术、体操等运动。
汪晓赞介绍:“事实上,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动作发展的问题很重要,在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上,心理发展的特点比较重要。3~5岁幼儿是创造力发展丰富、创造性倾向高的时期;5岁以后发展速度就逐渐减缓,这一阶段大家都能感觉到孩子们的好奇心非常强,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于物体符号和数字的思维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可以借助肢体动作,比如说舞蹈音乐等,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2~4岁又是象征性思维的阶段,幼儿缺乏对道德的自主性,倾向于权威,属于他律阶段,而4~6岁他属于直觉思维阶段开始有了自律,能够相互尊重,彼此合作。“就3~5岁而言,这是孩子大脑执行功能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但是到了5岁之后,它的发展就逐渐变得缓慢了,所以3~5岁孩子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执行功能发展,它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汪晓赞说道。
汪晓赞表示:“运动可以改造大脑,它就像在我们的大脑中开了两个开关。一个是对认知注意力的开关,一个是对情感和情绪的开关。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我们打开注意力认知的开关,中高强度运动有助于我们打开情绪情感的开关。所以,当我们在一个阶段压力非常大时,就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让自己有一定的宣泄,使得情绪情感得到缓解,压力得到调节。”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