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乡土文化进校园,课后服务多姿多彩!
2022-01-09 青年

崇明区向化小学,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组建了“崇明灶文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开展画灶花、土布贴画等一系列学生实践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昆曲、越剧、沪剧,琵琶、灶花、扁担戏……随着“双减”推进落实,课后服务时段成为学生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快乐时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上海不少学校都在课后服务内容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戏曲艺术、乡土文化等资源,让孩子们的课后服务更加多姿多彩。

戏曲“大咖”进校园手把手指导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16:00零陵中学的校园里,时不时传来稚嫩而婉转的昆曲唱腔,同学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的带领下,从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学起,领悟昆曲的正确入门路径。

零陵中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引入上海昆剧院资源,将传统古戏雅韵——昆曲带进校园。

零陵中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引入上海昆剧院资源,将传统古戏雅韵——昆曲带进校园。昆曲里优美的唱词、精湛的动作、精巧的服饰等都让同学们着迷,小小年纪的她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下,雅致莞尔,举手投足之间,细细诉说着中国戏曲的渊源流传。

除了课后服务时段的学习,零陵中学还引入系列昆曲讲座,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昆曲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传播途径及历史地位,为学生打开探索戏曲之美的大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昆曲已深受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昆曲社团也逐步成为零陵中学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社团。

西南位育中学则引进上海越剧院专业资源,组建越剧社团,去年起更是将越剧学习融入课后服务时段,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一群小戏迷。越剧美在吴越文化,尚在海派文化,成在红色文化。课后服务时段,同学们沉浸在这份浓厚的文化氛围里,举手投足,一静一动间,都是风雅古韵。一个唱段演绎完毕后,越剧院的老师都会悉心指点同学们的唱腔,包括起声的咬字、字中的发音、转音的音律,这对越剧社团的小戏迷们来说都是瑰宝级的指导。

西南位育中学引进上海越剧院专业资源,组建越剧社团,并将越剧学习融入课后服务时段

老师们还精心设计声乐专项、形体专项和舞台表演内容,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体验越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同学们在系统的口型肌肉训练和声母、韵母的发音训练中,学会了胸腹式、闻花式等呼吸方法,在一句句、一遍遍的反复练唱中,揣摩越剧唱腔的发音及咬字特点,攻克了最难入手的唱念部分,还通过站姿、台步、身段动作等肢体语言的训练,感受中国戏曲造型美和舞蹈美的艺术特点。

为了让孩子们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与小荧星艺校共建合作,在课后服务时段增设“戏剧表演”。“戏剧表演”围绕剧本改编、音乐剧编排与演出等内容,帮助孩子释放天性,让学生能对简单的文本进行独立分析,掌握简单的编创故事的原理性方法,独立完成简单的角色塑造。“戏剧表演”在课后服务时段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与小荧星艺校共建合作,在课后服务时段增设“戏剧表演”。

记者了解到,徐汇各校积极加强与上海京剧院、沪剧院、越剧院、音乐学院等市级文化院团合作,请“大咖”走进校园开设观服装、听曲调、赏唱词、品情感等艺术类项目,让课后服务“落地生花”。

浸润“乡土文化”,培养孩子乡土情怀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高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崇明各中小学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孩子们浸润在浓郁的乡土文化之中,引导孩子走进乡土文化,培育乡土情怀。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2008年6月,瀛洲古调派琵琶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区竞存小学在打造民乐特色的同时,积极发挥非遗传习基地的文化传承作用,成立了校级“瀛洲古调派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社团。15:45课后服务时间,学校的特色课程教室里传来阵阵乐声,琵琶、笛子、古筝、二胡……孩子们弹琴、吹笛、抚筝,既能放松身心、切磋技艺,又能陶冶情操。

崇明区竞存小学在打造民乐特色的同时,积极发挥非遗传习基地的文化传承作用,成立校级“瀛洲古调派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社团。

一个弹琵琶的女生表示,以前放学回家后,独自练习弹琵琶感到很枯燥无味,“现在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跟同学们在一起,感觉有趣很多,还有老师可以现场指导,手势错了、音调错了,都可以得到及时纠正。”

崇明区汲浜小学则特聘崇明扁担戏第三代传人朱雪山老师来校带徒传艺。每周五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里,朱老师会对学生们进行“扁担戏”的专项辅导,通过讲授崇明扁担戏的历史、与其他木偶的异同,传授表演手法和各种演出的技巧,让学生们感受崇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我们会先跟着音乐学习手势与步伐,然后再上到担子上去敲锣。”五年级的徐诗语和施周奕说,最开始时,是几个人合作表演一台节目,有人负责玩偶的表演,有人负责敲锣,有人负责台词。“练习久了,一个人就可以进行一场完整的表演。”

崇明区汲浜小学特聘崇明扁担戏第三代传人朱雪山老师来校带徒传艺

“看灶花,到向化”!崇明灶花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毗邻灶文化博物馆的崇明区向化小学,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组建了“崇明灶文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开展了画灶花、土布贴画等一系列学生实践活动。向化小学校长倪静表示,在课后服务时间里,针对灶文化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学校会通过参加社团的方式,让学生的才能得到更进一步提升与展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