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两会”,委员将提交这些与青少年相关的建议
2022-01-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相较80后、90后,Z世代似乎面临更多成长的烦恼:没地方做科学实验,“小四眼”比例节节上升,抑郁症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今年民建市委、民进市委、农工党市委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将提交这些与青少年相关的集体提案,让我们先睹为快。

  民建    打造“家门口”青少年科创辅导站  

近日,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长风新校区启用。普陀10万多名少年儿童多了一个校外科创探究的新空间,“一站式”的新场馆,将为持续深化培养学生科创素养不断加速。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上海市科技成果档案资料馆副馆长吴冈回应说,“用科普的方式方法给学生上课,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民建市委将提交集体提案《关于打造“家门口”的青少年科创辅导站的建议》。吴冈认为,不管是普陀的校外科创探究新空间也好,还是提案里提到的家门口的实验室也好,都给予学生除课堂以外的科创教育,值得大力提倡。

在吴冈看来,科创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创新思维和能力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最好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现在都在提‘双减’,孩子们的功课少了,上哪儿学,学什么提上了议事日程。我认为,通过实验能让青少年获得很多新知识。做实验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们再带着问题去学习,效率会高许多。”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意见》,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的录取依据,意味着青少年需要更多、更方便的创新实验室,但目前实验室以学校为主,使用起来不够便利。某抽样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6%的学生认为需要步行可达的科技创新交流平台,超过61%的学生认为平台最好直接建立在社区。

为此,民建市委建议,建立青少年家门口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在全市科创中心承载区和青少年集聚度高的街区、社区和园区,通过物理空间改造、创新氛围营造、创新课程研发、创新资源整合等方式多维综合推进,打造家门口的青少年创新社区生态,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

这份集体提案中还提到,通过全市层面的协调,结合中学生现有的科技创新课程学习,多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比赛、科研讲座小组合作、设计性实验以及科研项目训练等活动,搭建统一的青少年家门口的科技创新交流平台,共创共享,并对社会公众开放,由社会来监督经营主体的运营状况。另外,还可配备志愿者(导师团)队伍作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导师团队的重要补充,弥补现有导师缺乏和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有了科技创新实验室,老师哪里来?吴冈认为,除了少科站派人监管外,还可以在社区招募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企业的高级技工等担任志愿者,加入青少年科技创新导师团。此外,考虑到传统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课程中,因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操作掌握情况。建议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评测系统,通过AI自动评测和纠错功能,帮助学生来纠错,同时自动上传学生的操作数据,帮助学生分析掌握不足的地方。

  民进    建立“区域性近视诊疗中心”  

“小四眼”居高不下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困惑。如何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民进市委将提交一份集体提案,给出相关建议。

此次执笔《关于本市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的建议》的民进会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科长朱剑锋介绍说,2018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的目标。就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现患率和近些年近视新发生率的势头分析,达标难度相当大。

目前,全国多地相继建立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本市唯一的专业防治机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在专业科研上处在全国领先水平,但覆盖全市面向青少年的工作还是较薄弱,16个区中只有浦东和普陀设有独立眼病防治所。

为此,民进市委建议,整合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的眼科专业资源,规范建立“区域性近视诊疗中心”。对4—18岁儿童全面落实屈光发育档案,要求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整体嵌入当代学生健康管理系统,细化建档反馈和异常儿童转复诊管理等操作规范。

民进市委还建议,从学校、社区向外延伸,探索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促进视力保护和青少年全面成长的社会支撑服务体系。如依托“上海健康信息网”推进近视防控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管理,推进全程信息化机制建设等。

  农工党    家校联动干预青少年抑郁  

都说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近年来抑郁症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家庭因素影响导致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越来越高。

Z世代追寻的价值更多元、更丰富,也面临更多的“成长的烦恼”。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农工党市委将提交《关于全方位多角度地遏制后疫情时代青少年抑郁症上升趋势的对策建议》的集体提案。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17岁以下约有3000万左右的人有相关情绪障碍。每年接受心理治疗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为青少年。抑郁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具体表现为缺乏活力、失眠、厌食倾向、缺乏安全感等。

以上这些较为明显的抑郁症状,经常被家长理解为学业压力重,只从补充营养和强制孩子休息等予以弥补,或单纯给予“心灵鸡汤式”灌输,而非带孩子去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鸡汤”味道浓郁、复制粘贴痕迹明显的心理测评量表和心理健康类文章,让公众觉得普通心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解决,而对各地正规专业机构反而产生恐惧。为此,农工党市委建议让公众明确区分专业与冒牌的区别,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大胆向当地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就诊。 

农工党市委还建议,总结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运行经验,通过家校联动向青少年及其家庭灌输科学心理干预方法。建议该热线也为中小学生开通心理热线,打造成体现上海温度的精品化品牌。

此外,农工党市委呼吁家长耐心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心理诉求,带头少刷视频少玩手机,多留一点与孩子互动的时间;早睡早起,培养孩子健康的作息规律;利用“双减”政策落地,与孩子一起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