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引领成长,上海积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2022-01-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录制线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优质课程资源高校互通共享;研发有温度的生命教育课,回应00后大学生“真问题”,引领成长;制定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及伦理手册,守护年轻人的心理健康……1月14日召开的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传出消息,近年来,上海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质课程共享 

如今,上海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全覆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为了让优质课程能够在高校之间互通共享,实现新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全覆盖,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录制了系列线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优质课程。

“多维角度看压力”“挫折应对的四步法”“内向是社交恐惧症吗”“拆除你的情绪地雷”……《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关注“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需求,通过互动、事例、情景演绎等形式,紧贴学生真实需求,关注学生教学体验。此外,课程平台还通过与知识点匹配的弹出的问题、课后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一期已在2020年初上线,至今,累计已有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34所全国各地高校参与选课,累计选课3.39万人,累计课堂互动15.56万次。目前,二期课程也已经全部录制完毕,后续制作与上线也在稳步推进中。

 开展有温度的生命教育 

大学生生命教育,各高校同样加紧探索与推进。通过研发有温度的生命教育课程,回应大学生关切与思考的从“如何活下去”到“如何活得好”,以及“孤独是一种病吗”“‘空心病’反映了什么”等问题,直击生命的价值传承和生死新抉择。

在同济大学,从录制网络慕课《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存生机生活》,到开设线下特色课程《生命的省思——如何过好这一生》,结合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课程教育载体开展系统生命教育,抓住00后学生真问题、心体验,主动贴近00后大学生兴趣点、关注点,回应大学生追问,引领学生关注和体验生命历程,体味生命的奥妙、美妙和不可逆之珍贵,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涯,塑造健康的同伴关系和亲密关系。

除此之外,东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还依托微信小程序、B站等线上平台开展特色活动,设计线上生命探索馆等活动,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打造学生的生命精神支柱,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

 “全链条”守护学生健康发展 

上海高校全覆盖提供规范便捷的心理咨询辅导,全覆盖落实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预警干预,对学生心理问题早识别、早预警、早干预,“全链条”守护大学生的心灵。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上海建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制了《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及伦理手册》,提供心理危机防护行动指导。

探索医教协同机制方面,在杨浦、浦东、松江、奉贤、嘉定5个大学片区,开展医教结合,开展疑难病例和危机学生“会诊”,提供转介就诊的“绿色通道”。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则立足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教师个别指导、朋辈帮扶等方式,分类解学生之所“难”,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问题。

 打造心理健康专业保障体系 

上海坚持职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还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具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通过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力度,近两年人数增长30%。目前,所有高校全覆盖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93.2%,中高级职称占比71.7%。连续16年开展“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专项培训,不断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辅导员、教职工等不同群体,强化分层分类专业培训,从中也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而学工、教务、后勤、保卫等力量,协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同样担起守护大学生生命安全“守门人”的重要职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