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一句“原谅我忍不住发脾气”刷屏朋友圈!致敬守护在一线的年轻力量
2022-01-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范彦萍 陈泳均

“原谅我忍不住发脾气,对不起,我真的太累了……”1月15日,一名普通疾控人员在上海发布的留言刷屏朋友圈。据这名工作人员透露,三天熬两个通宵的大有人在,而他们还不是最辛苦的。这名工作人员呼吁,希望大家能在找到信息前配合转运,不要耽误转运其他人的时间,“毕竟我们是在和病毒比速度。”

感谢你们的坚守,那体现着上海速度;而速度的背后,更是一种合力的体现。这一次,我们一样能携手度过!

疾控人员:争分夺秒、不漏掉一个细节

据这名工作人员透露,自己遇到了一名次密接者,反复要求查看自己是次密接者的影像资料证明,否则不愿意去隔离。然而找信息需要时间,例如他需要让连续工作40小时的工作人员从记忆中确定“是否见过这个人”并回头找出判定证据。这名工作人员呼吁,希望大家能在找到信息前配合转运,不要耽误转运其他人的时间,“毕竟我们现在是在和病毒比速度。”

许多市民在看到疾控人员的留言时,被他们的默默付出感动,并纷纷表达敬意。“疾控人员辛苦了,大家一定要支持和配合才能共同做好防疫工作,这样上海才能更安全。”“应该让市民都知道防疫人员的辛苦,让大家更为配合。”“真的很难,要和病毒赛跑,拿命在比赛,向你们致敬!”……

与“病毒”交战,这群疾病人成为距离病毒最近的战士!他们死扣每个细节,不漏掉任何一个密切接触者……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中,一大群疾控人承担着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疑似病人样本检测等工作。

从2020年1月20日中午开始,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乔鹏的手机就再也没有设置过静音,因为随时有可能接到新的紧急任务。上海此次新增本土病例后,乔鹏再次恢复到了2020年年初极其忙碌的状态。

1月15日晚上10点,当记者联系上乔鹏的时候,他刚刚做完上一个流调赶回杨浦区疾控中心。前一天晚上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乔鹏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工作。

“你别紧张再好好想想,其间还去过哪些地方?有没有接触过有类似症状的人?”面对患者,这是乔鹏说得最多的话。作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乔鹏和同事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深入到每一个轨迹场所进行详细排查,排查出密接或次密及高危筛查人员,所有细节都不能错过,都要询问清楚,时间精确到时和分。     

“在调查期间,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争分夺秒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经过询问后,乔鹏及现场流调组成员分工协作,近半个月已经完成120多个轨迹现场的调查。乔鹏坦言:“这一次的流调工作特别难,因为这次上海新增的中风险地区是一家奶茶店,出入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流动性相对比较大。”

虽然如大海捞针般艰难,但一个也不能漏掉。乔鹏说,打好这场仗,需要每个人的配合,深挖每个死角、死扣每个细节,每天地毯式、驻点般检查,就是为了严防死守。

“就像这位疾控人的留言那样,有很多人都在熬通宵,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得到市民的配合和支持。遇到一些不愿意配合流调或者隔离的人员,我们只能苦口婆心劝说。”乔鹏说,每一位市民被判定为密接或次密接的背后,都是专业人员在研判、分析大量资料基础上,作出的专业判断,还请市民积极配合。防疫部队分秒必争、日以继夜,努力跑在病毒前面。战疫没有旁观者,市民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同时积极配合各项防疫措施,就是对战疫最大的支持。

疫苗接种点护士:为筑起免疫屏障而坚守

除了流调人员,还有无数人坚守在一线。

接种新冠疫苗是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构筑免疫屏障的重要环节。在沪上各个疫苗接种点,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地进行之中。最近,接种加强针的市民较多,各大疫苗接种点的工作要比往常更忙碌。

清晨5点半,闹钟响起,安琳琳简单洗漱后,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孩子,急忙赶往杨浦区集中接种点。

安琳琳是杨浦区市东医院的病房护士长。2021年3月,杨浦区开设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后,她被调到了这里。作为这个疫苗集中接种点的现场负责人,大到上百人集体单位预约接种的对接,小到饮水杯的准备,事无巨细,都在她的工作日程里。

“最近国内多地出现了本土病例,接种疫苗的市民多起来了,其中很多是来打加强针的。正逢周末,还全天开放了3-17岁未成年人群的接种,为了尽快为大家接种,减少排队,我们安排的都是接种‘快枪手’。问询、核对、扫码、消毒、接种、打印,最后还不忘温馨提示,操作一气呵成,很多家长都感叹接种神速!”安琳琳告诉记者,工作前大家很少喝水,尽最大努力提升工作速度,缩短大家排队等候的时间。“而且我们接种点是全周无休,工作时间从早8点开始到晚8点送走最后一个留观者,日复一日,大家都尽心尽力地工作。”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请在留观区休息半小时,如果不舒服,请及时告诉医生和护士。”“24小时打针处不能碰水,这两天饮食要清淡。”“按压的棉签要扔到黄色垃圾桶内。”……这样的交代,接种的护士每天要重复几百次。

安琳琳坦言,最近几天的工作状态就是忙碌,晚上回到家后就想赶快躺平,但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很值得。安琳琳说,和她并肩作战的是一群有着天使光环的战友,有来自市东医院的同事;有来自兄弟单位第一康复院的老师,工作日在医院上班,周末放弃休息又来接种点支援;有所属的平凉社区服务中心的护士,在抗疫的同时,还要兼顾接种疫苗;有区疾控的老师,除了应对疫情流调,还要保证疫苗管理,每日统计上传各种统计报表。连轴转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有的老师连续工作超过40小时,正是这一群人的坚持,换来市民的安全。

安琳琳的孩子今年5岁,最忙的时候一个月她都没有和孩子见过面,照顾孩子的事就托给了家中的老人。“真的特别感谢家人的支持,也感谢每一位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他们的配合和肯定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安琳琳是上海新冠疫苗接种一线工作人员的缩影。目前上海正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2年1月12日24时,本市累计接种2350.3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220.56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70.01万人。

在内心深处,安琳琳也希望,还没有接种的市民抓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以上的市民抓紧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同筑起一道牢固的免疫屏障。

居委干部:每天最多只能休息2个多小时

从1月13日开始,静安的85后小巷总理、景华居民区书记张寒韵,每天最多只能休息2个多小时。原本,张寒韵每天开车上下班,为了防止自己在车里睡着,他不停地嚼口香糖,车内不开暖气开冷风,甚至将车窗摇下来,冷风嗖嗖地往脖子上吹。在家人的劝告下,他上班改乘地铁,防止疲劳驾驶。

他所在的居民区内有8户次密接家庭,听起来数量似乎不多,但沟通分外繁琐。流调结果下半夜出来后,张寒韵和同事忙着给筛查出来的次密接家庭装门禁。每一次对接,都意味着一次苦口婆心的沟通。老人家不会用手机叫外卖。张寒韵和同事们送去了纯净水、电热水壶等物资,建议隔离家庭尽量避免和外界接触。

“我们家平时都靠我买菜烧饭,我不在,儿子和老公怎么办?”被转运的次密接妈妈担心家人,在家隔离的儿子反过来安慰妈妈。“她儿子的公司离家不远,为了让他尽量不出门。今天我们专门跑到他的公司,把他的笔记本电脑取回来,让他居家办公。”张寒韵介绍说,此次他们对次密接的同住人采取了从严管理,要求参照遵循“六不得”的防疫要求。

“真的很累。”电话里的张寒韵声音疲惫,他透露说,平时自己入睡时手机搁振动挡。最近眯一会儿都是搁铃声挡,开着灯放着音乐睡觉,就是不让自己进入熟睡的状态,生怕错过居民电话。

张寒韵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基层一线居委干部还有很多。比如有个居委干部的婆婆前不久小中风,而她的老公也是其他街道的工作人员,夫妻两人双双在一线抗疫,都无法照顾老人。只能派高二的儿子为奶奶做全天陪护。

记者从静安区获悉,在疫情防控目前的形势下,街道和各居民区接到密接、次密接人员转运隔离以及密接、次密接人员楼栋封楼的指令基本都在晚上,甚至是半夜、凌晨,街道相关部门和各居委干部均根据防控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响应,冒着深夜的严寒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此外,在转运隔离来自高风险地区回沪人员的过程中,由于社区陪同转运干部无法一同前往隔离点,但又担心转运过程中发生居民不配合等问题,大多居委干部采取骑电瓶车跟车的办法陪同转运。

柳营桥等居委会在几次转运过程中遇到过居民不配合甚至吵闹着返回家中的情况,在居委干部坚持不懈的劝说下,最终得到了这些居民的理解。直到深夜,居委干部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志愿者:居委的工作人员比我们更辛苦

1月11日晚上,静安辖区内38层的爱俪轩大厦发现了密接,需要进行2天的封闭管理。“我来报名!”平时负责垃圾分类的6名环保志愿者变身抗疫志愿者,穿上大白服,积极配合封控管理。

志愿者陈英告诉记者,大厦被封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了,有的居民早早休息了,志愿者们就挨家挨户敲门。38层楼的居民楼住了294户人家,敲门声回荡在楼栋里。

楼里住了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大多腿脚不便,志愿者就陪同医护人员挨个上门采样。大厦被封后,快递外卖只能送到大堂。6名志愿者轮值排班,将大家的东西送上门。

1月13日,大厦终于解封了,但要求所有住户每天提交自测体温表,物业最近人手不够,陈英主动揽下来了这件苦差事。“我们有业主群,我要求业主每天在群里报体温。我负责登记在表格里。但麻烦的是楼里还有150余人是租客,不在业主群里,甚至还有租客是外国人。我就发动志愿者,自己设计了一张自测体温登记表,一一上门,挨个解释,让租客如实填写,24日交到物业。”

记者联系到陈英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我前面还在@群友们,今天别忘了传给我体温情况。”陈英告诉记者,最近自己每天忙活到深夜11点多。今天在审核时突然发现有人汇报体温是37.4℃,她立即给对方发去微信了解情况,让对方赶紧再测一遍,所幸是报错了数字,虚惊一场。

陈英说:“我们之所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是被居委干部的任劳任怨打动。疫情以来,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有需要,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力所能及提供服务。在封控期间,带着我们做好居民情绪安抚、情况解释和物资保障等工作。其实,街道、居委工作人员比我们都辛苦,相比之下,我们做的真的不算什么。”

公安民警: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1月13日晚上8点,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宣布将愚园路228号列为中风险地区。

静安公安分局静安寺派出所副所长丁晨回忆,1月11日凌晨,他带领党员先锋队辗转出现在各封控点,对接街道、防疫等部门组织警力开展封控工作。

当天上午刚抽空做完胃镜的丁晨,接到要对愚园路228号进行排摸、封控的指令,不顾休息,立刻投入到了防控工作中,基础资料排摸、现场踏勘、警力部署、对接联络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现场做好最后一次检查后,丁晨的手机再一次响起,“周边楼宇需要临时封控,全员核酸检测”。接完电话,丁晨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不久前,刚完成浦东机场防疫增援任务的静安寺派出所副所长张鹏,对于协调、统筹防疫工作有丰富的经验。由于愚园路228号封控点毗邻马路,且人行道狭窄无法搭建临时驻守点,许多民警被冻得手脚冰凉,但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张鹏作为党员先锋队的负责人得知此事后,立即紧急调拨了一批防寒物资,分发到每位执勤民警手中。

在寒冷的冬日里也发生了温暖的一幕,一名外卖员给现场执勤的民警王海民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称这是路过的热心市民为他们点的,同时还留言:“民警同志疫情防控辛苦了,希望这能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接过饺子的那刻,现场民警的内心无不被这碗带有人情味的饺子温暖到了。

党员先锋队的建立,为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搭建了“红色堡垒”,筑牢了“红色阵线”。由静安警方成立的党员先锋队,成为疫情防控中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他们全力以赴、迎难而上,让党徽在抗疫一线中熠熠闪耀!

拥有2000多万常住居民的超大城市上海,同时还是疫情后国内落地国际航班最多的空港,历经一年多的抗疫,顶住了压力,稳步恢复运转,经济指标也持续向好。而这一次,我们一样能携手度过。谢谢你们的坚守,体现着上海速度;而速度的背后,更是一种合力的体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范彦萍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