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0后护师跪地为路人做了15分钟心肺复苏
2022-01-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视频 实习生 殷梓/剪辑

“醒醒,醒醒……你听得见我说话吗?”前方路边一位中年患者昏倒在地上。当反复询问没有应答之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师李倩立刻跪地,为昏倒在路边的中年男子做了15分钟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那一刻,4岁的女儿闹闹在身后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角。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申城的一幕,疫情下90后护师的这场急救,让现场的很多路人瞬间破防,也让寒冬变成温暖起来。

妈妈救人

4岁女儿全程“配合”

1月14日下午4时左右,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师李倩和往常一样,从医院下班后前往上海南站附近接4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刚陪女儿在地下通道上完洗手间出来,李倩看到不远处的地上好像有一堆衣服,走近才发现,原来有人昏倒在地,她随即观察到昏迷者的侧脸一直有分泌物溢出。

“醒醒!”李倩第一反应就是上前拉拉衣角,轻微摇晃患者,试图询问倒地的中年男子情况,反复询问无果之后,确认男子已经昏迷,李倩毫不犹豫开始对他实施心肺复苏,并一直不间断地呼唤患者。

“闹闹,妈妈在抢救病人,你要抓住妈妈的衣角,不能走开。”在心肺复苏前,李倩赶紧叮嘱下身后的女儿。4岁的闹闹像个小大人似的,一边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角,一边和妈妈说:“我知道。”

这时,周围慢慢来了许多热心群众,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一边帮助李倩拨打120和110,一边也承担起了照顾闹闹的责任。

从发现患者昏迷到120到达的15分钟里,李倩一刻不停地为男子实施心肺复苏。没有医院的专业设备,李倩便徒手用随身携带的餐巾纸擦拭清理男子口腔中的分泌物,并且进行了人工呼吸。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有好心路人见李倩连续心肺复苏担心体力不支,自告奋勇想要接替李倩帮助做一会心肺复苏,李倩担心路人按压手法可能不够到位,便自己一直坚持到120抵达现场。

随即,昏迷的中年男子被送至附近医院救治。

一场急救

让疫情下的寒冬温暖起来

在为患者进行急救的那一刻,李倩觉得这是一种本能,但这位年轻护师的勇气和担当,让在场的市民十分感动。

看着120急救车疾驰而去,寒风中的李倩已经满头大汗。有路人问她,疫情期间做急救可能会面临很大风险是否会害怕。李倩笑笑,作为医护人员,遇到这样的情况,抢救昏迷者是本能的第一反应,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安危。不管是不是在医院,自己的首要任务都是治病救人。

事实上,带着女儿参与急救,早就不是第一次。曾经在列车上,李倩带着女儿,帮助过一位脱臼患儿;也曾在上海植物园附近遇到过一位尿失禁的患者,为他进行了心肺复苏……疫情期间,李倩一直驻守在医院的急诊室,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的急救,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事后,李倩也问女儿:“知道妈妈在干什么吗?”闹闹很肯定地说:“知道,妈妈去救人了,妈妈很勇敢!”那一刻,李倩紧紧抱住了女儿。

急救,一直在路上!李倩所在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之前已成立了一个应急院内、院前急救护理实训基地。2021年度医院护理部组建了一支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对330名护士进行了院前、院内急救、监护相关知识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还进行了急诊抢救室的轮转,把急救培训融入日常。护理部主任胡三莲带领团队形成了一套培训体系,编写了具有六院特色的培训教材、实训手册、考核标准等。李倩说,在接受了一场又一场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也给她参与急救多了一份“底气”。

在李倩救人现场,碰巧有一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学院的目击人张乐,他目睹了整个急救过程,并将这段视频拍了下来。他表示,每一位交医人都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这已经融入到了大家的血液里,这一次的救人现场,也为医学生展现了言传身教的鲜活教材。

/  对话李倩  /

救死扶伤,早就印在了心里

记者:疫情下进行心肺复苏以及人工呼吸,考虑过风险吗?

李倩:在现在的疫情情况下,摘下口罩跟一个陌生人这样近距离接触,会有传染的风险。当时根本没来得及去想这个问题,这位患者已经昏迷,上前帮忙纯粹是出于本能救人,后来结束后我及时接受了核酸检测。

记者:你的女儿才4岁,救人的时候担心过把孩子扔在一边安全吗?

李倩:我家闹闹虽然才4岁,但是她跟着我经历过多次这样的事情,所以她明白妈妈在干什么,整个过程中她非常配合。后来,也有好心路人主动帮我看着孩子。其实,大家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

记者:日常生活中你也是热心的人,为什么经常会向他人伸出援手?

李倩:家里很多人,包括我的父亲都是学医的,他们从小教育我:要学会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话不是一个空话,从小就实实在在印在了我的心里。正如当初当医学生时许下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不希望每一个走向我的患者,在我的眼前离开,我希望用我的专业尽量去帮助更多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视频 实习生 殷梓/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