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创业者有话说,经历过2021的沉淀才能迎来2022腾飞
2022-01-18 专题

青年报记者 孙琪

2022年已经到来,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新兴产业的创业者们面对反复疫情,他们毅然选择前行,坚信疫情终将过去。他们在2021的变局中,练就一身新本领,相信2022 年会给他们带来一个真正的虎年!

  不负科创大时代,踔厉奋发!  

王群龙

上海氧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双倍奖金,24号开始放年假,到元宵节再上班!”上海氧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群龙向公司宣布这条消息后,引来阵阵欢呼。可就在半年前,王群龙还在因为公司发展、资金告急等问题,几乎焦头烂额。

“在2021这个博弈加剧的一年里,我们科技创业者承受的压力是空前的。”王群龙是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两年前他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了一款智能便携式制氧机,当时这款产品成本仅为国外进口便携设备的1/10,寿命和性能均超过进口设备,能够解决高原旅游缺氧、采矿尘肺等问题,于是他创立公司加速在这领域开拓。可在2021年大宗商品持续上涨,物料供应紧张等背景下,中小企业承压明显,王群龙身边的企业家朋友有的破产,有的亏损严重。去年年中,他们公司的制氧机产品出现了价格倒挂(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幸好公司及时改变战略,收缩了部分产品的生产、销售,对新的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研发投入,让公司有了新的增长点,最终实现了全年盈利。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团市委、上海市人社局、虹口区人社部门,给予我最大的帮助。”王群龙介绍去年年中,公司因为研发、生产投入需要,回款缓慢等问题,资金流出现紧张,在各政府机构多方运作和帮助下,从上海农商行获得了创业担保贷款,缓解了燃眉之急,让他们顺势快速发展。“最近人社部门和团市委又通过自身援藏、援疆、援青渠道,帮助我们对接业务,解决了公司销售难的问题。”

“2021年,是我创业以来最为重要的一年。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相较于2020年增加了近5倍,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研发人员、技术储备,为新的一年的发展做了准备。”王群龙回忆自己去年最激动的是11月23日,他还作为中小企业代表接待了李克强总理。“我给我2021年创业成绩单打8分,当然这与上海市优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青春寄语

我与企业的2022年都将是充实的一年,除了应对不期而遇的外部压力,还要不断地学习和迭代更新。我们赛道是制氧新材料的相关技术,这是一个人类的未来技术,涉及深海探索、地下探索和太空探索,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计划新的一年在制氧材料和制氧产品方向进一步研发拓展,生产更多对民生有帮助的产品,解决极端环境的供氧问题。

  从“春天”启航,在奔跑中成长  

张文龙

朴蓝聚烯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2021年,我们完成了融资和招兵买马,2022年我们将在奔跑中成长。”朴蓝聚烯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张文龙踌躇满志地对记者说,他对2021的关键字总结为一个字:忙,但忙得充实,忙得有成绩。

朴蓝聚烯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拥有一支由领军人才带领的创新技术团队,专注于聚烯烃产品的系列化、高端化和国产化,聚焦聚乙烯与聚丙烯装置的盈利能力提升。

“2021年,不少客户开启了新能源隔膜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过程,让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经过5年打磨,该公司团队和商业模式进入成熟期,客户纷至沓来。“深圳、上海、无锡……时至年末我们还经常要出差,我最近核酸检测就做了6次。”张文龙有些骄傲。

“2021年,我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参加了‘创青春’比赛和2021年‘海聚英才’东方青年创业英才营,让一直低头做事的我们,有了更多观察国家、世界,观察时代的机会。”张文龙周末又赶回公司加班,“因为下周要参加‘海聚英才’大赛,公司的各种事务需要及早安排。”这些比赛和培训让他深感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创业者的关心关怀,更加笃信”大时代创未来”这句话,还给他带来不少融资和合作的机会,坚定了他把事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青春寄语

我们期待在上海持续成长,为这座城市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我认为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本质上就是顺应时代选择赛道,不畏浮云,不断前进,坚守长期,不徐不疾,最后在长跑中胜出。

  又打赢两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杨龚轶凡

上海泰则半导体有限公司创始人

“2021年,让我们深切地感知,芯片的设计研发是一条艰难且长期的路,但必须去做。”上海泰则半导体有限公司创始人杨龚轶凡如此说道。过去一年,面对持续的新冠疫情,他又打了两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一场是救人——支援抗疫前线;一场是自救——让自己的企业活下来。最终他们胜利了。

上海泰则半导体有限公司由在硅谷从业多年的软硬件专家设立,团队成员曾参与十余款顶级芯片的构架、设计、流片、测试到量产,具备熟练实操芯片落地的能力。十余年的研究、从业经验,团队掌握了世界先进高性能芯片完整的设计方法论。“我们公司致力于为AI企业提供训练效率及模型精度双提升的解决方案,间接推动云服务器、智能终端乃至人工智能产业的变革性发展,最终目标是解决国产化训练芯片的卡脖子难题。”杨龚轶凡表示这条路并不好走,因为各种博弈,他们去年供应链出现严重问题,公司承受了巨大压力,产品较国外同类产品成本飙升,“我们只能不断降低自己的利润率,来保证产品在市场上,与同等性能的产品售价是一样的。”因为创业多年,建立了,很多牢固的合作关系,很多客户愿意支持泰则半导体,有份锁定价格的合同,客户在交货时,付款还是较原本预定价格上浮15%。

“一年下来,我们营收超过2500万元,团队保持稳定。”杨龚轶凡认为这份创业业绩还算不错。最近整个团队在加班加点,“我们有批货要春节交付,正在和客户商议线上交付方案,因为疫情,我们销售和技术人员不能去客户那,硬件实现远程交付,需要一套可靠的流程,周一要出一个交付方案框架”。

■青春寄语

2022年,我期待我们研发的新一代芯片落地和商业化成功。我很为团队骄傲。一直以来,即使深陷新冠疫情,备受困扰,但大家表示只要目标一致,团队内心始终力有千钧,我们这群勇敢者愿意一起扛起这个时代百年不遇的机会和责任。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