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8成企业“谨慎”录用女职工,委员建议“三孩”背景下更应保障女性劳动权益
2022-01-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三孩”政策落地,有7成企业认为对于女职工“影响很大”。这是市政协委员陆敬波在调研中发现的。如何推动“三孩”背景下女性劳动权益的保障,也成为此次两会上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三孩”背景下8成多企业对招女员工更谨慎

去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开放“三孩”。上海于2021年11月25日正式修订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标志着三孩政策正式在本市落地。

“三孩”政策开放后,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的配套措施,其中最引发社会关注的措施是新增和延长了与生育相关的两类假期。一是生育假从30天延长至60天,享受产假待遇;二是新增育儿假,除此之外,10天的婚假和10天的陪产假以及该两假的待遇均维持不变。

“假期的安排不可或缺,但我在调研中也发现,这对女性劳动权益带来了反向影响。”作为律师,陆敬波委员很敏感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在调研中,他发现,有大约70%的参与调研企业认为,三孩政策及配套假期对女职工的就业和发展“影响很大”,只有2.74%的参与调研企业认为“没有影响”。调研还发现,在“三孩政策及配套假期对企业用工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一问题上,81.51%的参与调研企业选择了“招聘和晋升女职工会更为谨慎”。

“不难看出,女性的就业和晋升等劳动权益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育龄女性,其中包括数量庞大的应届毕业女大学生,而这一新的挑战还会导致女性生育意愿的下降即不愿生、不敢生,进而影响到三孩政策的落实效果,因此十分必要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陆敬波表示。

企业侵害女性劳动权益违法成本过轻

在他看来,女性就业和晋升之所以会面临挑战,有开放“三孩”后,企业直接用工成本的上扬,带来用工连续性下降、用工效率降低的问题,为弥补这些问题,企业又需支出另外的成本即间接用工成本,而控本增效是企业的本能,这一本能使得企业招用女性尤其是育龄女性的意愿下降。同时也存在一个长期的问题,即企业侵害女性就业和晋升等劳动权益的违法责任和违法成本过轻或欠缺。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禁止用人单位在招用过程中对于女性实施任何歧视行为。但同时必须看到,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此禁止性规定的法律责任,现行法律却规定得相当温和。”陆敬波表示,另外,对于《条例》延长和新增的生育假和育儿假等假期,如果企业违反《条例》规定拒不给假,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并不明确。由此,不少企业便放纵本能,置法律与女性劳动权益于不顾。

“对于积极响应三孩政策大量招用育龄女职工的企业正向激励和支持不足。奖优与罚劣,两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他表示,与罚劣力度有待强化相并存的是,对于积极响应三孩政策主动招用育龄女性的优秀企业的奖优措施,比如税费减免、评优评先、政府采购等尚未见出台。“这些奖优措施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对冲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长和用工效率的降低,从而从根本上平抑企业招用女性尤其是育龄女性意愿下降的趋势的。”

委员建议出台鼓励措施强化违法责任

陆委员的看法也得到了现场不少委员们的同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也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三孩”背景下本市加强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的建议》。

“比如我们可以适度扩大生育津贴适用范围。”他在调研中发现,回答“三孩政策下,出台利好于企业的配套措施,能否有利于保障女职工平等就业?”这一问题时,有69.18%的参与调研企业选择“影响较大”,而选择“没有影响”的仅占4.11%。陪产假和育儿假均属于生育奖励性质的假期,奖励对象是生育的职工,而企业却承担了奖励的成本即假期内工资照发,他建议,可以将该两假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同时可采用返还或补贴的方式,对职工产假、生育假、陪产假、育儿假期间企业为该职工缴纳的社保费,按一定比例补偿给企业,并形成精准而便捷的固定机制。

他还建议,需要及时出台对于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优秀企业的奖励政策。“招用女职工数量大、比例高、生育多、保障强的企业应当受到鼓励和嘉奖。建议相关部门明确此类优秀企业的认定标准,并在政府釆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对于此类企业中生育量和生育率特别高的,给予特殊奖励或者补贴。”

最后是要强化企业侵害女性劳动权益的违法责任。他建议,对于企业违法歧视女性就业或不依法给予女职工应有假期待遇等侵害女性劳动权益的行为,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和加重其应承担的违法责任;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切实保障女性应有的劳动权益,助力三孩政策的实施,并防止出现合规者吃亏、违规者得益的不公竞争局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