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藏不住了,上图东馆还是隐藏的“演艺新空间”
2022-01-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1月15日,上海图书馆东馆迎来了首批幸运读者,在宛如“林中玉石”的建筑中感受“天籁之音”,这一幕顿时刷屏了朋友圈。“这里不仅是‘藏书楼’‘借阅室’,更是开放的文化艺术空间。” 市人大代表、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在上海两会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采访时说,作为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上海图书馆东馆定位为打造“大阅读”时代的新一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目前正处于内测和公测期,春节后将有序开放更多公测项目,邀请市民朋友参与体验、给出反馈,共建人民的图书馆。

  用阅读普及音乐,用音乐推广阅读  

1月15日、16日连续两天,尚未正式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面向读者举办主题为“乐听阅享”的公测活动,安排40余场古典音乐导赏会和2场主题讲座,2000多个公测名额在微信平台上被迅速“秒杀”。同时。 2层多个导赏室、地下1层红厅、5层音乐主题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乐听阅享”活动,在图书馆内引入高端音响和音乐,打造“一首曲,一套音响,一本书”的创新融合模式,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乐读”享受,彰显出上图东馆的“大阅读”理念。这也打破了大多数人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阅读的边界,正由此物理空间开始拓展、生发。

“本来去年12月份我们就开始要做更多、更大范围的内测和公测,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还是控制了范围和规模。去年12月份,我们和上海书展做了一个‘阅读的力量’特别活动,针对的是专业观众的邀请,没有面向社会观众,所以,这一次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公测吧。”

在陈超看来,以音乐为主题,是想给大家直观展示一下东馆的定位和新的思考,而这只是一个角度。数字化转型以后,图书馆的阅读,可以将之理解成一个更广义的“大阅读”概念,不仅仅是建筑可以阅读,城市可以阅读,音乐当然也是。“事实上,本来音乐相关的试听阅读在传统中就是有的,只是还没有做出新的模式,而就上图原来资源来说,同样是有先天优势。”

“我们有大量的音乐资源,我们老唱片就是全中国馆藏量最大的!”陈超自豪地说起“家底”——中国的唱片工业是在上海起步的,上图馆藏老唱片就有21万张。陈超坦言,这些内容过去在淮海中路馆的时候,可能多为专业服务为主,面向大众的普及性的服务做得不太多,只有一些上图相关导赏讲座等。

上海具备深厚的音乐涵养。这里是中国唱片工业和近代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亚洲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交响乐团所在地。上海市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与日俱增,近年来,上海还在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趁势而上,这座新建图书馆未来也会加重音乐服务的比重,把馆藏资源优势以及服务的传统进一步发扬壮大。在陈超看来,这正以普及型音乐服务开始践行一个新理念:用阅读普及文化、艺术和科技,用文化、艺术和科技推广阅读,继而设计更多新型的服务。

  春节之后将有序推出一些公测项目  

东馆里,还有很多新设施设备等待“开箱”,一些展陈和艺术品装置调试都还在进行中。

陈超介绍,馆内能阅读的不仅仅只有书,除视觉外还可调动听觉、触觉等感官要素。“春节之后,我们还会有序推出一些公测项目,请读者来参与,包括发布一些主题馆服务和设计,介绍建筑特色、艺术品设计、自动化智慧化设施设备投入使用的公测,以创新转型的姿态,提供智慧服务,希望读者们实测感受,再通过反馈来帮助我们改进。”

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地上7层、地下2层,开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音乐主题之外,该馆还设有美术主题和表演艺术主题空间。一楼能容纳700多人的多功能现代剧场和地下一楼红厅、黄厅、蓝厅、绿厅四个特色服务空间,将为多样化的阅读提供舞台。

与此同时,上图东馆已于近日获得上海市文旅局颁牌“上海演艺新空间”。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和演艺相结合的活动,这里,未来可期。

据预计,东馆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开馆。陈超对此诚挚发出邀请函:“即使开馆以后,还会用大量的时间作为试运行,新一代的公共图书馆还需要读者参与持续改善迭代创新,希望大家一起来参与。这是真正的体现人民、读者至上的图书馆,人民的图书馆期待大家一起参与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施培琦/剪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