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做好剧本审核,“剧本杀”也能弘扬正能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我也会玩剧本杀,我觉得如果剧本写得好,剧本杀完全可以成为弘扬正能量的平台。我们可以从编剧着手,花点力气在剧本创作上也做一点事情,比如将红色文化引入剧本杀。”这是85后政协委员、上海评弹团演员陆锦花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观点。除了剧本杀,她还关注文化和科普的结合,希望所从事的传统艺术能在五个新城的文化建设中出把力。
剧本杀中融入红色文化
在陆锦花看来,剧本杀这类密室逃脱的市场很大,但还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细则来进行规范,尤其是剧本的内容审核。
“剧本杀去玩的大部分还是年轻人,有很多剧本杀都有角色扮演,由于游戏设定有一个特定的规矩和规则,中间的确有很多可能发生犯罪行为的隐患,对青少年的健康会有很大影响,所以我觉得急需要出台关于这方面的一个具体的法律法规。”她表示,虽然目前上海市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但还是需要再进行细化。
为何剧本杀不能承载党课内容呢?陆锦花表示。“我觉得剧本杀是可以引入很多红色文化的,成为我们上党课的一种方式。包括通过内容的设计来弘扬正能量,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型形式,我觉得是未尝不可的,可以把不利的因素变成一个更好的发展和导向。”
“比如说我们的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拥有很多的红色历史文化的场馆、地标,有很多感人的正能量人物,有很多红色的故事值得展开。这些故事可以成为剧本杀剧本的灵感,红色场馆也可以成为剧本杀的体验地。”陆锦花表示,体验感又好,收获感又很好,也能给年轻人爱玩的剧本杀“正名”。
科学和文艺可以“互补”
作为文化界别委员,陆锦花还特别关注科普与文化的结合,这也是她和另一位青年委员姜雪峰交流的结果。
“尤其是‘双减’后,课余的培训班都没了,青少年可以选择更多的文化艺术包括科学类兴趣培养,我和姜委员讨论的时候,就觉得科技是可以和文化融合起来进行普及的。”陆锦花说。
她说,很多科技人员在做科普时,可以讲得很清楚,但是可能不太能够讲得绘声绘色,“没那么有意思,没那么好听。”她表示,但当把科普和文化艺术相结合,说不定就能脑洞大开,也能让科学普及的效果更好。而在文艺中可能也会有一些想不到的科学奥秘。“我们普通老百姓可能觉得科学离我们很远,我也是跟姜委员聊天才发现,科学无处不在,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文艺是散发性思维的,科学更探究本质,这二者放在一起,在陆锦花看来,会碰出不同的火花。“既有科普的专业性,又有可听性和可读性。“还有很多科学家的故事,孜孜不倦地去做一件可能多少年都做不成的事,这样的科学家精神我觉得也是可以用文艺作品去表达的,让科学和文艺互相融合。
在新城打造“江南文化”品牌
这次两会上,陆锦花还提交了一份关于“用‘评弹’等江南曲艺艺术助力‘五个新城’文化建设”的提案。
她表示,以“苏州评弹”为代表的江南曲艺,是“江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上海正加快推进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的规划建设,五个新城有其独特的辐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未来人口规模将达到350万,急需多元的文化,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而地处郊区的五个新城,也有较好的曲艺群众基础。
陆锦花建议,可在五个新城建造“江南文化演艺新空间”,在五个新城分别打造以评弹等曲艺演出为主题的茶馆、雅集、剧场、“黑匣子”、“江南曲艺LIVEHOUSE”等空间,形成新城的特色文化品牌。
她还建议可成立长三角方言保护联盟,留住方言,留住城市的特有格调。成立“长三角曲艺联盟”,依托五个新城的区位优势,聚拢江浙沪皖四地曲艺人依托这些演艺空间进行江南曲艺的创作,进行艺术交流、人才交流、推广传播,打造江南曲艺精品。以文旅结合的视角,以江南曲艺为载体,传播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