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让青年科技人才多一份喜欢上海的理由
2022-01-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青年科技人才是最坚实的有生力量。“让各路青年科技人才多一份喜欢上海的理由。”在1月21日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中,市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副召集人,团市委团结联络部(市青联秘书处)部长陈峰委员如此建言献策。

 “强国有我”成为“自画像”关键词 

陈峰首先展现了一张在沪青年科技人才的“体检单”,这份由2500名青年呈现的“自画像”颇有意思。

“自画像”显示,上海青年科技人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群体。“强国有我”成为首位标签,52.9%的受访者选择用“强国有我”来描述身边的科技青年,位列30个关键词之首。其他关键词还有“有理想”“爱党”“严谨”“专注”“奋斗者”等。这也是个有个性的群体,80后心目中的青年科技人才更具国际化视野、跨学科思维,90后、95后则给青年科技人贴上了“YYDS”“孤勇者”“文艺青年”等个性标签。

投身科研,他们以勤勉领跑。91.55%的青年科技人才表示对目前的工作保持着高专注度和全身心投入。随着年龄增长的不仅是知识和阅历,还有每天的工作时长,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人才每天工作实践超过10小时的比例最高。能够坚持,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用爱发电”。97.13%的青年人认为“干科研这行有意思”。他们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半数以上的80后获得过国家级、上海市、行业协会或本单位的青年科技人才成果奖励。

“扎根上海”成为他们的普遍共识。93%的科技青年表示喜爱上海,79.5%的人会推荐朋友同学来沪发展,92%的人表示未来将扎根上海。“相信未来”成为共同信念。92.2%的受访者对中国通过自主创新成为科技强国坚信不疑,91.9%对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充满信心。“可见,我们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他们值得信赖,始终信心满怀!”陈峰表示。

 让青年多一份“喜欢上海的理由” 

有意思的是,在这份“自画像”中,有近半青年认为自己研发创新的潜力发挥了不到50%。而在他们看来,激发创新的外在驱动力中,最关键的是创新环境,76.15%的青年选择了这个要素,其次是政府政策、创新资源、经济利益、创新文化和市场机会。

对于未来期待的TOP3,是“更理想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科研团队”“更多参与研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机会”,分别有75.59%、63.86%和63.18%的青年科技人选择。其中海归青年科技人才更期待稳定的科研资助项目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本土科技人才则更期待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提供更多培训和国际交流机会。

对此,陈峰在大会发言中也代表市政协共青团界别、青联界别提出建议,以深入实施“海聚英才青年专项行动”为基础,加大政策支持和社会服务力度,让各路青年科技人才多一份“喜欢上海的理由”。

他表示,首先,要让青年科技人才有坚定扎根上海的信心,让他们安心。建议通过各级政协、科协、人民团体等组织,凝聚人心、加强政治吸纳,为上海凝聚并扩大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在“五个新城”和三大国家实验室建立国际青年科创社区,团青组织精准发力。优化社会保障机制,依托“团在一起-寒暑托班”、高层次人才医保机制等开展全方位服务。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对于创新环境的期盼,他建议要让上海科创无处不在。打造市区两级的上海青年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加大重点产业领域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夯实科技转化,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把孵化机制引入体制内单位,建立突破传统科研机制的科技创新点孵化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平台建设。把创新扶持延伸到体制外,配备扶持基金、专业导师和成果孵化。

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陈峰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非常细化的建议。如建议在国家实验室、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中,明确青年科学家担任项目负责人占比不少于35%,战略科学家“1带1”培养青年实现全覆盖;建议将每年的上海市自然科学奖、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中的三等奖,改置为鼓励表彰35周岁以下的“青年专项奖”;建议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打造青年分论坛,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开展全球顶级科学青年先锋评选角逐;建立长三角青年科创联盟,举办长三角青年科创挑战赛,依托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青年创业学院,引领长三角青年科创力量影响世界、服务全国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