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代表们给五个新城揽才支招,打造“青年友好城市”
2022-01-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青年报·青春上海持续关注新城如何吸引青年人才的话题,并向广大青年发出邀请函。五个新城的人才问题同样引来了与会代表们的热议,包括上海市科委战略规划处处长汤东英、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在内的市人大代表纷纷支招。

  推动五个新城打造“青年友好城市”  

“新城发力”是市委、市政府谋划“十四五”新空间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五个新城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对五个新城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各项工作推进有序有力。

在今年的两会现场,上海市科委战略规划处处长汤东英提到了“科创中城”,即指拥有适中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功能的、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城市。根据国际权威排名,目前人口在40~200万之间的中等城市中,有哥本哈根、奥斯汀、特拉维夫等25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科创特色优势的“科创中城”。对这些“科创中城”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是“青年友好城市”。

汤东英介绍说,《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前期到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根据统计,目前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量约为230.8万人,可以预见,未来五个新城将会持续导入大量人口,而且以青年人为主。“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活,因此,如何打造青年友好城市,将成为五个新城建设发展中的核心命题之一。”

汤东英指出,“科创中城”在营建青年友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方面,主要是从三方面发力,分别是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基础研究水平和城市公共创新空间。“其中,住房、教育、医疗是青年成家立业的大事,重点看一个城市是否能满足青年‘住有所居’的刚需,能否为青年的子女教育问题解决后顾之忧,能否为青年身心健康和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基础研究既是城市担当亦是发展需求,重点关注是否拥有一流高校院所,加快创新链上下游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同时,关注一个城市能否为青年终身学习、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而公共创新空间是吸引青年的重要软实力,重点看一个城市能否为青年提供丰富的公共场所、众创和孵化空间、社交场景,是否能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建立青年人才安居服务体系  

汤东英

对标“科创中城”,汤东英认为,新城在打造“青年友好城市”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建立青年人才安居服务体系。“我建议从降低保障房开发成本和降低青年租购成本两个方向着力,努力降低青年人的生活成本。前瞻性地谋划优质物业服务机制、便民生活设施、文化娱乐社交空间、医疗教育公共服务配套等,为青年提供‘拎包入住’标准的温馨服务。打造青年触手可及的社交空间网络、实施开放包容的青年落户政策、构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支持体系。提升公共治理效率,建立统一的服务窗口和服务平台,统筹公共服务资源解决青年办事服务的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

汤东英还建议聚焦基础研究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培育引进特色一流大学。并集聚科学理论和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建设面向全球顶尖科学家和青年人才的国际社区。鼓励上海市区内高校将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及创新项目在五个新城布局。鼓励新城以全新体制机制筹建一流大学,或者引进国际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采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在新城内还可以建立丰富的公共创新空间,打造一流创业孵化加速设施。”汤东英建议,加快促进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鼓励高校将校内体育场、报告会等公共设施对外开放,鼓励社区将服务延伸至高校校园,鼓励企业参与周边社区、高校活动。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等各类主体建设创新载体。建立合作共享的创新机制,支持新城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纽带合作开展研究,支持公共实验平台、研发服务平台和会议空间的开放共享,鼓励创新主体共享高水平学术会议、学术报告,支持创新人才在新城柔性流动。

  通过三大手段引人、留人  

严伟

在看了青年报关于五个新城的报道后,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为新城如何吸引人才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各大城市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各种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不断推出,这对五个新城在引人、留人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严伟表示,首先要通过“户籍+住房”引人。上海推出“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使得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有助于导入更多人才。但住房问题仍然是大量导入高层次青年人才的绊脚石。临港新片区推出的人才房政策在这方面就是一大创新,高层次青年人才到临港后能方便的拿到户口,买到便宜的住房,对外地人才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继而提出了事业引人。五个新城应根据未来发展的主要产业,制定出清晰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规划,让青年人才能意识到在五个新城工作能够将自身的发展与新城的发展捆绑起来,实现同频共振,成就自己的事业。目前临港新片区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就是较好的例证。

“最后是待遇引人。五个新城未来导入的人才中,有较大比例具有较高的学历,这些人才对新城的生活环境、交通便利、中小幼教育、医疗水平、购物消费等都有较高的期待,因此新城在进行学校、医院、商场等资源配套时,应加强与上海市现有的名校、知名医院、商超的合作,让青年人才意识到在新城工作就拥有上海市最好的配套环境。同时各大新城还应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适合新城发展、产业发展的不同层次人才给予激励。”严伟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