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保肾极限”!机器人精准“除瘤” 犹如完整取出一枚“生鸡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将手术区域放大10~15倍,提高了医生手术的把握度和安全性。机器人可以替代人手,在腹腔内360度灵活旋转,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精准性。
谢先生在体检中得知一个噩耗——左肾囊性肿瘤3年,并聚齐了三大高风险,可谓是保肾手术难度的“天花板”。肾脏真的保不住了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崔心刚主任领衔的肾肿瘤手术团队挑战“保肾极限”:精准预案、三维建模、机器人“动手”、原创技术、争分夺秒……40分钟的手术成功保下了谢先生的肾脏,犹如从肾脏中完整取出一枚“生鸡蛋”。目前,谢先生术后恢复良好。
◆ 40分钟惊险“肾脏保卫战” ◆
谢先生常年在国外工作,中年的他有四个孩子要抚养,他在体检中得知一个噩耗——“左肾囊性肿瘤3年,进行性增大半年”,肿瘤直径已接近6cm,而且为囊性,完全内生性生长,紧贴左侧肾盂和肾脏动静脉。这些特征聚齐了三大高风险,极为罕见,可谓是保肾手术难度的“天花板”。
谢先生国内国外辗转求医,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一侧肾脏需要切除。听闻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崔心刚主任领衔的肾肿瘤手术团队在保肾治疗方面颇有心得,谢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崔心刚的门诊。崔心刚详细询问了病史,仔细阅读了影像学摄片,认真斟酌后,告诉谢先生“这个肾,可以保”。
谢先生的病例确实非常罕见,手术难度可谓“天花板”级。
据崔心刚介绍,第一大难点是肿瘤较大,第二大难点是肿瘤位置深,第三大难点是囊性肿瘤,这个难度比实性肿瘤又要高出很多,囊性肿瘤相当于大大小小的水泡聚在一起,如实施外科手术,需像对待一枚“生鸡蛋”那样小心翼翼,不能破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搏一把”的超高难度“肾脏保卫战”就这样打响了。
不打无准备之战,术前,崔心刚团队通过“智能三维全量化IQQA三维重建”,精确评估肿瘤与左肾动静脉及肾盂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肾功能可以保留的程度,为手术做好充足预案。
手术过程,则是最考验技巧、细心和精准的时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加“原创技术”,是崔心刚团队干预挑战“保肾极限”的底气。
40分钟的保肾手术成功完成,肿瘤切除干净,根据经验判断,谢先生的肾脏功能保住了近50%。谢先生目前恢复得很好,没有出血,也没有出现漏尿等不良反应。
◆ 机器人手术提升“保肾上限” ◆
“保留肾脏的必要性非常大。”崔心刚坦言,在肿瘤转移或复发的问题上,只要手术中肾脏肿瘤切除得干净,保肾手术和切肾手术,在肿瘤复发和转移上的概率是一样的。相对于只有一个肾脏,两个肾脏都保全更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让患者更加安全地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但每个人的肾脏构造不完全相同,肿瘤的具体情况也千差万别,保肾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就非常高。近年来,机器人手术提升“保肾上限”,大概率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
据崔心刚介绍,肾肿瘤手术团队长期坚持探索手术的微创化和精准化,目前已开展十余项肾肿瘤的保肾新技术。同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使得肿瘤切除更精准、缝合创面更快捷。“原创技术”加“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达成“肿瘤摘除”与“肾功能保护”的双目标。
据悉,上海医保已在去年4月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正式纳入支付范畴,政策上的支持也更有利于患者享受最新医学技术带来的益处。
专家同时提醒,注重肾癌的早期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熬夜、饮食清淡、戒烟限酒,这是保护肾脏健康的关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