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体悟奋斗精神!“虎年好运”非遗易拉罐画走进大学校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剪、刻、贴,当看到一个个寓意‘虎年好运’的易拉罐画被制作出来,当收到师长们的亲切问候时,我觉得,这个寒假很温暖,‘一个人的春节’也并不孤单。”今天下午,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社区“理享家”内,留校过年的同学们正和老师们一起,在“虎年好运——非遗易拉罐画”这一特殊的迎新春活动中,变废弃易拉罐为吉祥饰物,在劳动中体悟奋斗精神,共迎虎虎生威奋斗年。
非遗传承迎新年,时代青年“国潮”风
值此新春,上经贸大特邀易拉罐画非遗传承人李雄刚老师来到学生社区,同时开通了线上直播,让已经回家的更多同学能够与留校的同学们一起共度佳节,在传承与创新中共育爱国魂。
“易拉罐画在制作的过程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如剪纸工艺,用易拉罐银皮代替纸张制成工艺品,实现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古技新颜’手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雄刚向同学们娓娓道来。
经过20多年历练,只需10分钟,如今的李雄刚就能将一个稀松平常的空易拉罐,幻化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而这样的特殊工艺,恰恰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倡导绿色循环理念,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在得知李雄刚老师的儿子李晓明也是校友后,一名大四学生兴奋地说道:“我对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一直很喜欢,今天在叔叔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我越发体会到,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努力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国潮’。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我也要向学长学习,努力让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立德树人劳动美,虎虎生威奋斗年
“这一个个精巧的作品,都是你们自己做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施毅婷拿着同学们的杰作夸赞道。
结合非遗易拉罐画创作,施毅婷向在场同学们讲述了如何将环保理念、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相融合,体悟美育、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为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
“主旋律如何与年轻人产生共鸣,《觉醒年代》已经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00后大学生更喜欢沉浸式互动场和新媒体多样平台带来的教育体验。”施毅婷介绍,此次活动正是以手工制作为教学道具,以传统文化赏析为教学贯穿点,让同学们在手工制作中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从而展现当代青年的国潮热爱与文化自信。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团委书记缪韵笛认为,美育和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小的易拉罐画,蕴含着无穷的育人魅力,也让劳动精神在青年中发扬光大,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中鲜活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