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地域限制 助推区域经济
2022-02-01 专题

慧想

极社空间

集成电路

科创中心基地

8号桥 黄浦区将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功能和运作经验延伸至基地以外的创业载体和创业群体。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为进一步了解创业服务工作,更好地为创业者、就业者解决办事难点、堵点,即日起黄浦区就促中心联合青年报社开展系列宣传报道,聆听基层人物的不同故事,激发奋进的创业力量。

黄浦区现有14家经区人社部门认定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孵化面积达14.2万平方米。考虑到创业孵化空间场地有限,但创业帮扶服务边界不能受限,2021年创业孵化基地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将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功能和运作经验溢出至基地以外的创业载体和创业群体,打通园区和外界的多重界限,让创业无边界。

目前,孵化基地将政策孵化、专项孵化以及特色孵化功能溢出至基地以外的校区、社区、商区及长三角地区。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园区  校区

“黄浦创卡”打通校园园区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十月底,上海大学大四在读学生任珍儿凭借创业项目“艺展+”,获得了黄浦区在全市范围内首推的001号“黄浦创卡”。位于延安东路上的极社空间,地处繁华热闹的外滩商圈,是黄浦区14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之一,为任珍儿的创业团队提供了一间拥有5个工位的独立房间。“黄浦创卡”,旨在帮助大学生走好创业关键第一步,给他们提供在黄浦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内使用时间6到12个月的低成本固定工位。目前14家孵化基地共提供69个低价位工位。

基地负责人秦玮表示,极社与上海大学等高校深度共建,联动上大未来合伙人、点子集市、创业坊、商业挑战赛、论坛沙龙、创业营等活动。而黄浦创卡的推出能帮助打通园区到校区的最后一公里,吸引更多更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也能把园区专业孵化服务、服务资源对接到校区,帮助更多有志创业的高校学生落户在黄浦,创业在黄浦。

黄浦区人社局推出的创卡目前覆盖到上海市10所高校,这一受惠的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积极争取更多高校加入,实现园区—校区的无缝连接通道。通过深挖区内14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场地资源,将孵化服务溢出到各高校,积极打通高校和园区的最后一公里。

园区  社区

园区资源对接社区 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第一家响应孵化基地溢出服务号召的园区,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内有着一支专业的创业服务团队。在这一年中,他们积极尝试各种形式的溢出服务。该园区作为较早开展科创项目孵化的园区,有思南路和制造局路两个分基地,以科技型医疗健康服务业和金融信息服务业两大产业为导向。

“在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以后,区人社部门给我们对接了很多政策和资源,尤其是他们的公共创业服务内容和方向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负责人何总告诉记者,他们从园区属地街道着手,目前推进至黄浦6个街道。合作街道也表示,园区的创业服务团队主动配合街道社区,利用创业孵化基地现有的企业服务资源,将创新创业服务推送到街道社区,举办企业服务活动,尤其是针对科创型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知识产权融资、科研项目申报等服务,有效提高了项目的落地率,加强企业间产业上下游发展资源共享。2021年以来,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联合合作街道共举办活动12场,受益的创业者达313人。

慧想i+iDEA创业孵化基地则用另一种方式将孵化服务溢出到社区。园区负责人孙蕾介绍,目前慧想i+iDEA正积极以志愿者方式将资源辐射到社区,开展面向全市范围内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校园的党建引领文化传承活动,将“党建+科技科普”活动走进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局后居委、老西门街道等社区。

“党建+科创”的分布式服务网络形式,旨在培育符合黄浦区重点产业发展导向的初创企业、潜力团队和优秀人才,助力将黄浦打造成为创意扎根的“育苗圃”、人才成长的“加油站”、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园区服务  进行时

整合力量助推区域经济 共同定义新的黄浦创业品牌

在跨界合作方面,今年,慧想i+iDEA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园内国际顶级当代画廊资源,打造了“不二匠星”新锐艺术家孵化平台,成功孵化“嗷呜熊”这个新锐IP,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摩点”App上完成了10万+的众筹。据介绍,目前正在努力攻克“数字加密艺术”。慧想的“江欢成院士服务中心”也一直积极有效地整合建筑行业、科技行业的需求,不断探索科技、建筑、文化的跨界合作。

在资源对接方面,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则就与区属集团在办公场地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科技企业政策如何完善服务动足了脑筋,努力实现资源对接。向集团企业招商平台输出专业科创服务,导入张江黄浦园、科技专项资金等各类政策资源,促进符合黄浦区产业导向的企业实现集聚。

在孵化服务溢出方面,8号桥不断探索如何扩大服务范围,为黄浦区、上海市乃至全国贡献更多力量。8号桥长期以来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开展园区建设孵化工作,目前已入驻杭州,为沪杭两地入园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关怀,进一步深化“全场景服务”理念,构筑互联互通与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在专业资源整合方面,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作为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擅长融合多态资源,注重专业服务辐射。去年,园区联合街道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巡回宣讲会,形成了“培训辅导+申报测评+专业服务+事后答疑”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新模式,线上线下累计服务覆盖230余家企业。同时,园区联动长三角地区老字号的创新需求,深入苏州市品牌研究会,将老字号创新需求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联合政府平台方面,极社空间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上开设了“极社空间﹡服务社区官方旗舰店”,至今已经服务上百家企业与团队,带动就业上百人,活动累计服务人群达上千人次。园区获得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称号。

“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黄浦区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通过精准对接,营造基地特色氛围,为区域内创业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延续这一工作方针,将引导基地服务溢出作为长期落实的工作举措,通过服务溢出、聚焦合力,形成区域-园区-企业共同成长的良性发展循环链条,形成同频共振的创业氛围。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