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耀动社区一线,为虎年打Call
2022-02-02 专题

社区防控疫情第一线的年轻团队。本文受访者供图

回首过往一年,我们在社区马不停蹄的工作中看到了无数朝气蓬勃的年轻身影。这一年里,他们忘我奉献、勤勤恳恳、充满正能量,将自己的身与心沉浸入家长里短的基层中。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带大家简单回望一下这些可爱的年轻人,看看他们这一年工作中的感悟、感动,体认他们的某一 次经历、某一段时光、某一个瞬间的闪光。

我们是社区防疫的第一道墙

青年报记者 李勤

记者给陈佳丽打电话做采访时,她正在医院挂水。作为新场镇东城第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她近期正全力投入于社区防疫的闭环管理工作中,日以继夜地在社区忙碌,最终她也病倒了。

休息了两日,再度接受记者采访时,小陈的声音依然哑哑的。她说,只要有防疫任务,她和二居的基层小伙伴就开始了白天黑夜两班倒的轮班工作模式,每个人都“火力全开”,就是为了把社区防疫的“篱笆”扎得牢,为封闭管理的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小陈所管辖的社区,从2021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次封楼闭环管理了。一接到这项任务,她和她的小伙伴们立刻转入“战时”状态。根据工作需要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外场,第一时间赶赴“封楼”现场,配合镇防控办做好封闭管理工作,比如:跟特保队员一起拉警戒线、安排物业搭帐篷、拉电源线、设置快递架、放置垃圾桶等。另一组人员负责与居民沟通联系。前期在做防控作战图的时候,以楼道为单位,每栋楼的基础信息都已心中有底,为确保无遗漏,居委同志还是会对所有信息再核实一遍。在核实信息的同时,对在外的居民紧急召回。紧接着,建好封闭楼道的微信群,及时回答居民的各种疑问,第一时间安抚好居民焦虑、紧张的情绪;同时指导居民做好核酸采样预约登记工作;等到采样医生到场,在群里通知居民有序排队进行核酸采样。小陈说,镇里专门组织过各村居做闭环管理工作的应急演练。同时,闭环管理从开始到一采结束,分管副镇长吴斌也会带着防控办的同志到场指导。他会亲自帮助不会登记扫码的老人进行登记,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封楼”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如何在封闭期间为居民提供周到服务?如何安排好这几百号居民都顺利有序地做好检测?……这些不仅需要他们有处事不乱的智慧,还需要他们用心服务,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在上次的“封楼”采样过程中,凭着对居民情况的熟悉,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楼道里有哪些居民需要医生上门采样服务,进而做到采样人员不漏一人。核酸检测往往是在晚上,也有凌晨1点的突发情况,他们妥善为居民们作了安排,最大程度方便居民,但是自己却一直坚守到最后一名居民做完检测。

小陈笑着说,两年的社区防控,排查、转运、封楼,书记和防疫干部24小时随叫随到、随时上岗。为了社区这个“大家”,作为85后二宝妈妈的小陈把自己的小家丢给了家人,连儿子发烧了,她都没有时间陪护在身边。对于自己的辛苦,她毫无怨言,只是说:正负能量对碰时的不妥协,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对于团队中的小伙伴,她会多一分心疼。他们这里7个人的小团队平均年龄较小,90后有4位。所以她总是用美食来慰问小伙伴。一杯奶茶、一碗拉面,小小的关爱让人暖胃又暖心。

为了城市的精细管理,有多少青年工作者像小陈书记一样奔走在一线。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的是换来一座城的健康和安全。新春灯火之下,那一张张青春笑脸格外动人,越发显得整个城市美好祥和。

新年打CALL

疫情,我对你没感情。社区,我对你有共情。虎年,发挥你百兽之王的威力,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我有两张珍藏的工作照片

周婷采访防疫志愿者。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记者问周婷,这些年的工作最大收获是什么,她俏皮地问:“拥有五位数的粉丝算吗?不过并不是我个人的,是街道官微‘NICE四平’的粉丝。”

周婷是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社区宣文办事业干部,主要负责街道微信公众号运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管理,以及网络舆情、网评工作等,长期深入居民区、环同济组织。除了本职工作,基层干部的特点,决定了她也要做很多本职以外的事,比如,2020年支援虹桥机场防疫、杨浦留验点防疫工作等等。

周婷说,她跟四平路街道有缘,小学是同济小学,初中是铁岭中学,都属于这个街道辖区。四平路街道也是她从学校踏上社会的第一扇门,初来乍到,社区对她来说实在很陌生。如何适应社区工作呢?记者不禁好奇。“就把社区工作再次脑补转换成学校啊。领导、同事,甚至社区的居民都像是学校里的老师。”周婷说。

宣传工作可能给人的印象是一张嘴、一支笔,但真正开展工作以后发现,原来也会做大量沟通协调,也会每天奔走出很高的微信步数。渐渐地,周婷开始游刃有余。去年有居民微信留言反映“停用垃圾箱房门口被扔垃圾”,她和同事主动联系,一边向居民做好答复解释,一边向相关部门传达具体情况及居民想法,在大家的努力下,垃圾箱房成功拆除。他们的官微特地发了报道《垃圾箱房消失的背后》,那位居民看到以后还特地发微信感谢。

周婷珍藏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她穿着防护服接受记者采访,另一张是她背着相机在采访穿防护服的志愿者。

2020年初,疫情暴发初期,作为第一批防境外输入的志愿者,她赴虹桥机场和核酸检测留验点工作,当时穿着防护服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后来回归工作岗位,开展社区宣传工作,得知哪里有小区“封楼”或者有什么动态了,也会背着相机去跑现场了解情况。平时在外拍照跑素材的时候都是她拍别人,别人很少拍她。收到那张工作照的时候她有点感动,这张照片和她穿着防护服接受采访的照片正好成为对照。

周婷说,这些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她的工作能让更多基层工作者,以及他们的付出,被大家所看到。

●新年打CALL

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工作才值得一做,有的意义就藏在普通、枯燥的周而复始里。所以,我的工作是微小而有意义的。希望基层宣传能让更多人被看到,让更多声音被听到。

社区治理要激发出居民的自治热情

居民的自治热情提升了洋泾街道的社区治理。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洋泾街道阳二居民区书记赵丽娜是一位年轻的“老”社工。本科专业学的是社会工作与管理,毕业后来到洋泾街道,在外人眼里这份社区工作对赵丽娜来说应该是得心应手,但赵丽娜本人的回答是:做好社区工作,不容易。

从事社区工作十多年,先后转岗了三个居民区。赵丽娜说:“做好这份工作的秘诀就是待人真诚。”居委会每天都是在与人打交道,你的真诚付出,对方能感受得到。其次就是要有耐心,一次沟通没能解决,那就来第二次,甚至N次,当然过程中也要多动脑筋,仅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

赵丽娜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工作中的案例:阳二小区西侧紧邻洋泾港,街道以陆家嘴水环品质提升工程为契机,致力于打造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在这过程中发现,阳二小区有一个简易的毛垃圾堆放点,因为是堆放点,没有相关设施,时间长了,难免有不自觉的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手扔在那里,影响周边环境。见此,赵丽娜暗暗地为自己立下了军令状,要借此契机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于是她先后组织了多个沟通会,召集周边居民、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相关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在改善毛垃圾堆放点周边环境的同时,也顺带解决周边居民的其他需求。最终,毛垃圾堆放点建起了围挡,扬尘的问题彻底解决,因为周边变得干净,随手一扔的现象也少了,居民们也自发维护起现在小区里干净整洁的环境。

而赵丽娜觉得最欣慰的,是阳二居民区自治团队的建设。例如2008年成立的阳二爱心组,起初是服务小区的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核心人物有16位组员,都是60—70岁的小区阿姨叔叔们。这几年,阳二爱心组志愿服务内容更多元,辐射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先后有50~60位热心居民参与。

阳二小区东侧紧邻上海市精品示范路——崮山路,在崮山路上有一排高颜值的公共座椅,阳二爱心组的组员发现过往老人坐得不舒服,他们就收集旧的衣服、床单、绒线,做了坐垫。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不是做完了事,这些垫子是有管理的,下雨有人收,天色晚了也有人收。社区是我家,人人都有责,发扬社区主人翁精神,发现挖掘居民区的达人、贤人,共同治理社区,赵丽娜乐此不疲。

赵丽娜说,社区工作繁杂且辛苦,但能为居民服务,并得到居民认可的时候,由衷地感到快乐,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新年打CALL

虎虎生威,助力社区自治,加油!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