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冰雪 飞扬青春|一朵雪花的故事背后的“搬砖人”
2022-02-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从2019年到2022年,团队中有的女孩变成了新娘,有的怀孕喜迎新生命。鏖战在冬奥会开幕式项目的近3年,项目还是那些项目,却也日新月异。

对于视效导演江珊而言,参与项目的这几年,也是蜕变成长的几年。“这几年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开始想要大展拳脚,到后来甘做一颗螺丝钉。把摩天大楼建好,更看重的是团队力量,而非个人表达。所以,我甘愿成为一名搬砖人。”

  开幕式那天就像看到孩子出生  

湖北荆州姑娘江珊和另一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陈柯予都是1995年出生的,她们也是视效团队中最年轻的导演。每个导演都各司其职,江珊团队主要负责地屏制作和演艺涉及软硬件、播控等多项课题,她本人还要负责各环节的前期创意方案研讨以及后期落地制作执行,包括与奥组委,舞美、机械、灯光等各部门的对接工作,工作量不可谓不大。

因为疫情的缘故,2020年初,江珊在家线上参与。直到2020年6月,她才前往北京参与冬奥会项目。

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主创团队会议,她就惊诧于在如此艰难的大环境下,还能有那么多创意满满的提案出炉。第一次进入场馆,看到硕大无比的LED,她再次感到震撼。还记得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春》节目吗?鸟巢场地中央拂动变换着绿色,近400名学生手持发光杆进行矩阵表演,场面蔚为壮观。

江珊透露说,起初设计师设想的道具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有人想要展现四季的竹子、秋叶,有人想要体现空间站的效果。但在张艺谋和导演组反复推敲后,最终决定呈现春天的效果。因为冬奥会于立春当日开幕,春天寓意生机勃勃,也彰显了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人的宇宙观。

现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江珊以裸眼3D“花”为例,仅花的造型就做了几十版,还要呈现流光溢彩的动态效果,整个工序流程极其复杂。而《构建一朵雪花》节目,需要将真实的雪花和通过数字影像模拟出来的雪花有机结合,这是难点。

此外,很多设计在电脑上的效果和大屏幕上完全不一样。白天出片,晚上去鸟巢看效果几乎是工作常态。“每一次彩排的前一天,我们都要紧赶慢赶把最终创意做出来,做好渲染。如果导演还有修改意见,比如花的颜色、线条需要调整,就要从设计图开始改。每次最担心的就是第二天彩排素材有没有到位。”

江珊的同事孙贝蕊负责的是五环激光的对接工作。每个激光需要和冰立方中的“运动人形”的运动点位精准匹配。这些视效需要先在三维软件里制作,再变成二维动画的点位图,再到现场与舞台机械装置配合对位。哪怕片子有几毫秒的变动,也会影响激光的位置。因此,每更新一次片子,激光就要重新对一次。

被问及哪个节目她最满意时,江珊表示,每个节目都很满意、很震撼。因为跟进项目的时间周期非常长,从项目前期到落地,江珊看到过很多流产的方案。在办公室看开幕式的那一刻,她的心情异常平静,仿佛历经孕育之苦,终于见到孩子平安出生了。

正因为项目周期太长,一些同事从女孩成了新娘,有的还有了小宝宝。“是不是很神奇,雪花仿佛一直在陪伴我们成长。”江珊笑着说。

  关注每个细节,做好一名搬砖人  

在这几年的历练中,这位Z世代导演也学会了许多。“在这么大的舞台上,面向的是全世界的观众,要有充分艺术审美。这些年我学到最多的是除了做‘好’,还要做‘对’,因为在这个空间和时间里,你想表达的东西是有限的。如何在限制中表达得更浪漫、更诗意,非常考验团队的基本功。”

在节目设计的过程中,无数创意流产。江珊认为,被毙掉的节目并非不好,有的是因为无法落地而淘汰。这时候,马上要有替补的新创意。有时候装置都设计完了,但最后因为放到场馆里的尺寸不合适,需要更改,整个内容也要随之变更。

在点火环节,每个小雪花上都有一个国家的名称。但其实直到开幕式举办前几天,团队成员才看到开幕式的详细名单,大家挑灯夜战做排布设计。

让江珊感慨的是,如果说2020年开幕式的创意还在做加法的话,那么到了2021年和2022年,大家已经开始做减法了。学习用科技手段展现一个简约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幕式,以人文为核心,讲好一朵雪花的故事。“本来文艺表演有五个,节目和仪式是分开的,后来所有节目和仪式整合在一起,转换上十分流畅舒适。这是张艺谋总导演高明之处,整场开幕式让人意犹未尽。”

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江珊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想要大展身手,到后来甘当一名搬砖者。“我开始意识到,这么宏大的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守好本职,关注到每个细节。”

她回忆,节目中呈现的“字”都需要上百版推敲,从字体的“审美”到“版权”,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需要考虑在内。比如,《致敬人民》环节中,一张张由普通人的照片组成的画卷。这些照片不是简单从照片库里筛选出来以后就可以使用了,还需要综合考量是否有品牌信息,是否合规,服饰色彩是否适合在大屏幕上观看,传递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等等。“冬奥会开幕式看似是盛大宏观的创意呈现,但我从总导演及团队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创意落到实处,从细微处见真知。”

  == 对话 ==  

记者:参与这次开幕式的制作,你有什么感触吗?

江珊:很骄傲,很自豪。希望通过开幕式,能让观众看到一个简约、唯美、浪漫的中国。我出生在一个有充分文化自信的时代。我和我的同龄人喜欢日本、美国的动漫,却并不会动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是根植在我们的血液中的。现在的年轻人也会热爱国潮、汉服、国风二次元等,并且大力发展。

此次冬奥会开幕式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呈现了新的表达方式。能用中国科技和艺术讲述中国故事,更轻便、简约地展现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

记者:这几年来,每天都对着一片雪花,会不会觉得疲累?

江珊:没错,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节目,经常赶工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会感到很疲惫。但每天又充满惊喜,导演的想法会随时变化,一旦有新的创意,大家就很振奋。能突破瓶颈,看着项目落地,接触不同的人,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得的学习经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