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消毒工作做到极致!90后动车保洁员奋战防疫一线
2022-02-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李维莉

“座椅扶手、厕所门把手、小桌板,这些旅客接触频率高的地方,岗位擦抹消毒和保洁一定要做到位……”清晨6点,在位于上海虹桥动车运用所内的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虹桥库项目部,9名身着白色防护服、肩背工具包、手拎消毒喷雾器的保洁消毒员正在参加点名会,27岁的领班徐丹丹布置着当天的作业车组及注意事项。

2月25日,2022年春运将落下帷幕,这也是徐丹丹作为保洁员保障的第6个春运。从老家远近闻名的种菜小能手,到同事眼中的保洁消毒达人,这个90后姑娘凭自己的努力、钻研,将“保洁”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做成了技术活。

 ◆ 刻苦钻研技术让“保洁”走向现代化 ◆ 

长相甜美的徐丹丹曾是安徽老家远近闻名的种菜小能手,从小住在铁轨旁、向往铁路工作的她,于2016年应聘成为华铁旅服虹桥动车所的一名保洁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乘车卫生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保洁作业强度高,招工市场日渐疲软,给铁路保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保洁科技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让传统保洁去繁化简,提高品质,让保洁成为一项技术工作,是新一代保洁人的使命。”在上海市职业道德模范祁苏兰的指导下,徐丹丹带领姐妹们一头扎进车厢,刻苦钻研最新保洁技术和探究科学流畅的保洁流程。

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徐丹丹,利用工余时间充电,自学掌握了各类清洁药剂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成因迅速诊断给出方案。一次重点保洁任务中,餐车不锈钢柜门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她将研磨药膏和公司自行研制的高铁2号保洁剂均匀涂抹在“伤口”,简单来回擦拭后,不锈钢表面光亮如新。徐丹丹将这些寻常人不知道的实用清洁技巧总结成册,在公司搭建的《祁苏兰技术工作交流平台》上交流分享,带领更多的员工共同成长。

2017年,随着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列车正式上线运行,以徐丹丹为核心的骨干力量,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引入了动车组覆膜新技术,让一道薄薄的保护膜,成为了抵抗污渍和病菌渗透的防线,进一步擦亮了中国高铁“名片”。

 ◆ 32次攻关实验操作引入纳米喷雾器 ◆ 

新冠疫情来袭后,徐丹丹所在班组肩负起了防疫消毒的重任。防疫消毒任务十分艰巨,一台装满消毒液的消毒机就有30斤,穿上严实的防护服,一个成年小伙干上10分钟也会气喘吁吁。面对同事们抱怨、辞工等负面情绪,徐丹丹在师傅祁苏兰的带领下,成立了课题攻关组,考虑到保洁消毒队伍多是女性,她们要想办法让消毒设备更便携、高效、洁净、降耗。

“一开始擦抹消毒我们用的是消毒桶,长时间浸在消毒水里手都脱皮了,而且消毒水的浓度掌握不好,消毒的效果达不到。后来换了喷壶消毒,但是喷出的颗粒感很粗,很浪费消毒液。”徐丹丹说,经过反复比选、试验,课题组先后尝试了30余种喷雾器,最终成功引入了纳米喷雾器。“相对于其他消毒喷雾器,纳米消毒喷雾器更加轻巧、便于携带,续航也高,雾化效果更好,喷出的颗粒达到纳米级别,穿透性强,可自由弥漫、扩散,停留很长时间。”

通过采用科学的工作流程、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工艺标准,徐丹丹班组用先进的消毒工具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消毒不只是简单的喷、擦,它需要反复地、一丝不苟、一处不落地做到位。我们虽然是幕后,但干得是一份良心活,背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做好消毒和保洁,旅客的出行才能更安全,这是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徐丹丹经常这样告诫组员。

从两边门口的扶手、板壁、电水炉等旅客可能接触到的地方,到洗脸间、厕所、垃圾箱板壁,再到车厢内部,消毒配比、流程、顺序和细节,徐丹丹都制定成册供组员学习。除此之外,坐便器用红色抹布抹擦消毒,卫生间的墙面、扶手用绿色抹布抹擦,车厢内的部位用蓝色抹布抹擦,徐丹丹把看似简单的消毒工作做到了极致。

“日常标准就是最高标准。”在徐丹丹看来,只要用心去做、肯拼搏,看似平凡的领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虽然春运即将结束,但徐丹丹和同事们的防疫工作仍在继续,“希望每一趟被我们保洁消毒过的列车温馨安全,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平安抵达目的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李维莉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