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一江一河”夜景灯光、文化挖掘,未来可期!
2022-03-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上海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核心段公共空间贯通后,人们有了更多的滨水休憩和健身空间,“一江一河”越发成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标杆和骄傲。“十四五”期间,上海“一江一河”发展将重点聚焦更多区域和领域,进行功能改造和品质提升,继续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在接受青年报采访时介绍,黄浦江和苏州河黄浦段内,夜间景观工程将呈现出相得益彰的互补美。白天之外的风情,同样值得公众亲身走一走,感受或活力奔放或诗意恬然的夜色。邵志清代表则期待,滨江硬件建设提升后,更需要文化的持续加持和为之赋能。

■ 杲云代表:夜景灯光工程今年还将持续打造迭代

2017年,黄浦滨江岸线从外滩向南延伸,连接外滩、南外滩、世博园等三大区域的8.3公里公共空间全面贯通,通过增加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完善水陆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休闲步行道、健身慢跑道、自行车骑行道、陆上观光车道、水上游览船道”五道融合,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的公共生活岸线,营造经典慢生活。苏州河南岸黄浦区也有3公里之长,在2021年的5月份贯通。

杲云表示,“这里的‘一江一河’都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无论整体景观,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应该说,都有黄浦的特色和亮点。岸线品质的提升、最优资源得到公众的认可,让我们倍添动力。接下来,我们还要持续地进行提升和守护。”

杲云说,黄浦区考虑就“一江一河”的腹地联动进行开发,围绕滨水岸线和腹地的联动,打造更多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以及城市运动场地,使市民在游览“一江一河”的过程中,欣赏更多的自然风光和参与运动。与此同时,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艺术作品,让公众有更丰富更多层次的美的享受。黄浦区还在考虑结合苏州河畔历史建筑的修缮,将历史建筑历史风貌能够跟“一江一河”紧密结合,重塑建筑底蕴和气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上海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历史人文底蕴。

夜景灯光,在杲云看来,是“一江一河”的另一张“王牌”,在夜色降临之时独具魅力。去年,一场黄浦江上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主题光影秀刷爆朋友圈,流光溢彩的景观灯光等为画笔烘托出气势磅礴的伟大建党主题。光影秀的成功,同样给了大家注入很多信心。杲云介绍,接下来,黄浦滨江的灯光秀沿线还要不断往南延伸和纵向延伸。“如此一来,不仅仅能欣赏到沿江的一条线,更看到是沿江后面的一片灯光,继而把夜景打造得更绚丽。”

与黄浦江灯光的流光溢彩不同,苏州河沿线的夜景灯光则是另一种风格,实际上,黄浦区已从去年起予以了创新和探索。杲云说,因为苏州河沿线黄浦段,居民区相对密集,因此,夜景灯光营造更偏重宁优雅、宁静、梦幻的格调,既不影响市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最大限度营造美。“一江一河”,夜景灯光形成对照,又互为融合,形成新的城市光影特色和亮点。

滨水岸线慢跑、骑行、休闲,加上顶级体育运动场所、赛事的亮相,不断赋予“一江一河”新的气质和活力。有烟火气又平衡好秩序感,除了有赖于上海首部针对公共空间的立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外,杲云同样期待,每一位市民都能自觉珍惜和守护美景。

人民城市,要让人民最大受益,同样也依靠人民积极参与建设。“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呵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也鼓励更多的青少年行动起来,一起做志愿者,做宣传员,共同爱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让上海城市环境能够更加优美宜人,时刻都有美的享受。”杲云说。

■ 邵志清代表:滨江硬件建设后,更需要文化的持续加持

“一江一河”沿岸作为上海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重要核心功能发展轴、彰显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空间载体,未来可期。

在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邵志清看来,黄浦江沿岸45公里岸线、苏州河沿岸42公里岸线的贯通,就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案例,而“一江一河”也成为了市民百姓公共活动新地标。“滨江硬件建设后,公共空间的开放带来城市新景观,我们更期待文化的持续加持和赋能。”

邵志清说,“一江一河”沿线,有许多优秀的历史保护建筑,这是很好的历史文脉。在他看来,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不仅仅是滨江岸线的公共空间,空间里还有更多值得挖掘、传承和品味的内涵,从而满足和丰富公众的多元文化审美与精神世界。

“高品质的生活,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有文化层面的,所以,我们看到,公共空间里承载起越来越多的观光、散步、活力体育项目,这是老百姓从温饱到小康到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步伐。”邵志清建议,接下来有关部门要顺应民心,更加主动作为,问计于民,把更多文化内涵赋予“一江一河”的沿线。

以世博文化公园为例,邵志清认为,公园名字里的“文化”二字就嵌得就很是精妙。2010年世博会结束后,这片区域完全可以再打造一个陆家嘴,但为了“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建造一座“生态自然永序、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公园内,无论是世博会四个保留场馆,还是时光印记大道这些寸寸用心的布局,都承载着难以磨灭的世博记忆、世博文化和城市发展进程。”邵志清说。

同样的,公众熟悉的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镌刻着老工业遗存的印记,通过焕发青春,将斑驳的锈带幻化为锦绣新篇。

邵志清期待,“一江一河”的功能改造和品质提升中,秉承着“景色可观看,建筑可阅读,文化可传承”,还有大量的城市画笔可以绘就,通过更多维的视角,更好实现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文化价值的内涵为要核,合力追求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