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视频”演绎“大普法”,走进民法“金”剧场
2022-03-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通讯员 徐永其

近年来,微电影、微视频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来势强劲的新媒体,趁着这股“微”风,金山法院创新普法方式,将法治宣传拍成剧情版的普法微视频,因别出心裁的情节与俏皮幽默的台词,深受好评。如今,以《民法“金”剧场》为主的普法微视频已成为金山普法工作的一张响亮名片。

 ◆ 创新普法短剧,让法宣通俗易懂 ◆ 

“表情不对,再来一遍。”普法短剧《老人居住权》在金山法院内有条不紊地拍摄中。担任《民法“金”剧场》栏目导演的法宣干部陈嘉思还兼任摄像和制片人,只见她在现场一会儿说戏,一会儿提示演员注意表情,同时选择最佳角度,推、拉、摇结合,一丝不苟地拍摄每一个镜头。

记者看到,该普法情景剧讲述了老人为讨要居住权前往法院诉讼,在法官和调解员耐心、巧妙的调解下,最终成功劝和的故事,展现了金山法院贴心、便利的诉讼服务和调解工作。

陈嘉思表示,《民法“金”剧场》普法微视频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融合法律知识、再现生活场景,以案释法,做到“源之于民,教之于众,效之于法”,增进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法院工作的了解。

目前,《民法“金”剧场》已拍摄制作11集,内容聚焦“婚姻家庭、物业纠纷、合同纠纷”等百姓生活中的常见的法律问题。

“遇到亲朋好友借车后,不幸出了交通事故,车主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好意开车搭载同事一程,却不幸发生车祸,司机要担责吗?”“买了电动汽车,但安装充电桩却成了难题,租赁车位能否安装?”“老年人晚年住有所居该如何保障?”近来,由该院制作的多个普法微视频着实“火”了一把。

民事审判庭法官唐若愚对此表示,《民法“金”剧场》均选取了《民法典》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由法院干警自编自导自演,采用“基本案情、纠纷争点、法条呈现(民法典及相关条文)和法官说法“相结合的形式,用一个接一个的幽默段子和令人捧腹的剧情表演,让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民法典,接受潜移默化的普法教育。

身边熟悉的事情上了荧屏,居民们看得津津有味,也从中学了不少法律知识和行事准则。石化街道一居委干部表示,如今小区内纠纷明显少了,风气正在改变。

石化一小区居民李女士说:“法院这些微视频明了直观,比听多少场讲座都强,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李女士表示,法院的普法微视频深受小区居民的喜欢,居民们对这一将法律知识融合在普法短剧表演中的新普法形式普遍持欢迎态度。

石化街道居委干部黄先生表示,法治宣传过去都是拉横幅、贴标语、摆桌子、发传单,但群众接过传单转身扔掉的情形,让普法人员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现如今,法院的普法“微视频”演绎着“大普法”,“活生生”地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形成独特的普法模式,值得借鉴。

 ◆ 青年干警齐参与,视频制作“接地气” ◆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拍微电影与办案是两码事,法官“跨界”当演员、写剧本,这当中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小。据集编剧、导演、制片人、场记一身的法宣干部陆烨波介绍,“互联网+”普法模式实现了法院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精准化、专业化,提升了法院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说起最初创作普法微视频的想法,陆烨波表示,对许多人来说,法院、法官难免有些距离感。为了打破对法官不苟言笑、不食人间烟火裁判者的刻板印象,首次采用了freestyle,自编自导自唱,邀请法院不同岗位的年轻干警出镜,以说唱形式将一位位鲜活的司法工作者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新时期法院人的风采和对法治梦想的不懈追求。

从金山法院制作发布的诸多微视频中,可以看到法院法治宣传的“求新”理念,如使用网络流行语拍摄的“执行法官的土味情话”短视频流行于法院执行圈、创新采用奥斯卡颁奖典礼制作“金法槌子奖颁奖典礼”在法院内掀起热潮、契合节点推出的“拜年视频”营造浓厚过年氛围等。如今,喜闻乐见的微视频普法短剧,调动了法院干警的参与积极性,参演法院干警已达30多名。

陆烨波表示,法治宣传只有贴近广大群众,服务于广大群众,才能发挥它的感染力,得到社会的共鸣,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中,自觉接受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的熏陶。

石化居民罗先生表示,夫妻争执、婆媳关系、亲子教育等,都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其中涉法的内容也较多,法院能从生活实际入手,用普法微视频形式演绎百姓的身边事、常见事,极为接地气,很有“亲切感”,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普法宣传教育效果。

“我们的普法方式创新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剑走偏峰,而是在拿捏得当中找到突破口,在千篇一律的套路中找寻切入口,吻合受众求新求变的多元化诉求。”金山法院院长鲍慧民表示,法律没有温度,但普法完全可以做到有温度。法院将进一步借助新媒体突出优势,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微视频”普法短剧形式,将专业难懂的法律知识融合到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法律故事中,激发大家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 记者手记 == 

说起普法,人们一般只会想到标语、条幅、公益宣传片等传统形式。金山法院普法微视频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金山法院《民法“金”剧场》系列普法短剧之所以受欢迎,得益于当前短视频、微电影走俏的大背景,但从根本上看,普法微视频爆红则“赢”在了接地气上。视频中,那些小故事非常接近老百姓的生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干巴巴的说教变成了“有趣的爆款”。

在微信、抖音、小视频如此普及的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新类型文化作品的广泛传播,普法工作模式正从传统快速迈向e时代。普法也可以做得更有趣,把“有意义”的案例诠释得“有意思”,这样一来,大家才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当法律深入人心,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共同追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通讯员 徐永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