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王美华委员:“碳达峰、碳中和”应走进中小学课堂
2022-03-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承诺。但目前中小学生课堂教育中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内容少。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美华建议,在中小学教材与实践中加入“双碳”相关知识与项目,让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孩子们接受理念,就能影响家庭,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环保理念。”

王美华认为,从学校层面来看,学生在基础教育期间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不仅影响现在的日常行为,以“小手牵大手”推动此项工程的社会化推进,更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专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中小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还比较少,学生只能通过时事教育中有少量了解,或者只是对名词有印象,内涵不熟悉。还有,在一些发达地区,课堂教学中会有一些补充教材,但往往是不系统的。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学生“双碳”理念的形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她建议在中小学教材中加入“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其实,在现行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已有‘能与能源’‘水与人类’‘空气与人类’等内容,建议将这些内容整合,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高中教学则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将‘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落实进入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

“建议在中小学社会实践中加入‘碳达峰、碳中和’的项目。”王美华解释说,目前初高中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考试制度改革,可引导教育从“育分”转向“育人”,鼓励学生将“所学”转化成“所用”。建议各校的春秋游活动可以走进节能减排的优秀企业参观,了解最新的行业需求,引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意愿。

在采访过程中,王美华还鼓励大中学联手进行相关拓展课题的研究。科技部、教育部以及地方委办在科研课题以及教学课题布局设置时,要多考虑一些适合于大中学联手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课程拓展的研究课题,培养科研先锋和宣传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普进校园,让绿色低碳理念进校区和社区,让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深入学生内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