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丨满箱的垃圾桶多重?承担垃圾清运的95后“大白”知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一个放置在小区楼栋口的240L垃圾桶,装满垃圾约200多斤。自3月10日进入金山卫镇首个封闭管控小区绿地玲珑寓后,垃圾清运成了95后志愿者薛瑞祺和小伙伴一起承担的工作之一,每天装卸运送80个垃圾桶。
为助力绿地玲珑寓的居民防疫,金山卫镇一支由机关、企事业单位30名中青年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大白”至今步履不停。
80个垃圾桶,一轮清运花3小时
3月10日凌晨2:37,薛瑞祺的微信群跳出了群公告:请各位党员随时做好被呼叫的准备。凌晨2:52,集合信息发来。作为预备党员,薛瑞祺带上简单的随身物品就出发到了集合点。这名在金山卫镇城市管理事务中心工作的95后在2020年也是名抗疫志愿者,服务于小区测温、查看出入证,也去过疫苗接种点维持秩序。这一次需要他穿上“大白”,进驻封闭管控小区。“我上!”没有丝毫犹豫,他开始了14天志愿生涯。
在小区里,薛瑞祺负责垃圾清运、物资搬运、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每天8点,他都和搭班的“大白”出现在小区3个垃圾厢房前,其他志愿者将各个楼栋前的垃圾桶送至垃圾厢房,他则要将垃圾桶推上驳运车,运至指定地点卸下,最后再将空桶运至每栋楼下。一个装满了垃圾的240L垃圾桶重量超过200斤,身高1.8米的薛瑞祺体重才120斤,身形瘦弱的他第一天拖垃圾桶时才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个重量,狠狠使了劲,搬运了2个垃圾桶后,穿着防护服的他就开始冒汗,搬运、运送途中还要忍受着垃圾桶散发的酸味、馊味。驳运车一次只能装4个垃圾桶,全小区一共80个,一轮清运要花近3个小时,每次结束工作后,薛瑞祺的防护服都被汗水浸湿,他累得不想说话也不想吃饭。
封控至今,小区已进行了3次全员核酸。在现场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的薛瑞祺会教很多长辈如何预约核酸二维码,他也被很多阿姨、爷叔亲切地唤作“小阿弟”。一次核酸检测安排在晚上6点进行,天色已暗,早早到现场的他看到一位电工在安装电灯,一问才知道是小区居民,看到业主群消息后,身为电工的他就拿上装备来安装电灯,晚上进行核酸检测时,明亮的光照亮了医护人员和居民的心。深夜11点完成了所有人的核酸检测,不少人都对薛瑞祺说:“辛苦了。”那一刻,他在口罩后笑了。
30名中青年“大白”各司其职
薛瑞祺是30名支援绿地玲珑寓的“大白”队伍中的一员。他的伙伴中还有一名滞留人员。家住金山名邸的濮孝钦原本是去绿地玲珑寓办事,不巧遇上封控,他主动请缨,替补了一名居家隔离的志愿者。这几天濮孝钦主要负责快递、外卖的分发配送以及日常巡逻、劝导等工作。每天从早到晚,他都骑着他的蓝色电瓶车在小区里穿梭,及时将小区门口货架上的物品送到居民手中,同时,对于外出的居民他会加以劝导,积极宣传当前的防疫政策。
几天以来,他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现在他已经和我们 ‘融为一体’了,有任务都抢着做,居民需要帮忙,他也总是随叫随到。”北门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凌琳说。
经发办工作人员益伟洲主要负责小区道路和楼道的消杀、快递和外卖等物品的配送以及居民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等工作。“大家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选择‘核酸检测服务’进行登记……”“您的快递到了,我帮您送上门。”益伟洲每天和居民重复多次这样的对话,即使嗓子哑了他也会坚持着。
如今,绿地玲珑寓的很多居民在志愿者的感染带动下,也积极主动报名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这支“大白”队伍目前步履不停,同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一起用坚守、担当和奉献,像螺丝钉一样钉在“疫”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