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上应牌“Tony老师”上线了,还顺带老挝留学生的超赞技术
2022-03-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头发太长扎眼睛?发尾分叉没修理?自己动手不靠谱?校园闭环管理期间,理发成了困扰。别着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园“理发屋”开业啦!首次营业的“Tony老师”是2名教职工和5名在校学生,个个都是技能在线,而其中还有2名是立志成为“老挝詹天佑”而来上应大铁道工程专业学习的老挝留学生。

  写得了板书拿得了理发剪刀  

不同于普通的理发店,这里的“Tony”老师可是上得课堂、下得发廊,写得了板书、拿得了理发剪刀的老师。

昨天中午,“闭环不闭爱”暖心理发活动正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由老师和学生志愿者组成“上应牌理发天团”,志愿开展“洗剪吹”服务。学校党委学工部部长袁翔老师摇身一变成为“快手剪刀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康生老师拿起理发工具的熟练程度不亚于操作实验。

同时,以杨福同学为代表的2名老挝留学生也来贡献国际力量,熟练的手法,精准的动作,让体验的同学赞不绝口。

留学生杨福告诉记者,初一时,他就练就了能给自己理发的本事。来上海两年半以来,他从没有去过上海的理发店,日常理发都是自己和留学生互帮互助解决的。此次志愿服务,他还自备了电推子、梳子、剪刀和围布,“我都带上了,有同学夸我‘特别棒’,要给我点赞,我很开心,能为身边的同学做点事,我感到很有价值。”

杨福

  退役大学生士兵期待继续为大家服务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王广涛艺高人胆大,一手专业架势;退伍学生赵世明、张阳则把部队期间练就的一身技艺完美展现。

赵世明是机械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队服役。他说,在部队的时候,大家就是互相理发的,因此,这并不能难倒他们。在学校闭环管理期间,“退伍不褪色”的精神一直指引着他主动去做点什么,正好得知有这样一场理发服务时,他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不过,赵世明仍然担心自己的手艺是否能让前来体验的同学们满意。一开始,他还有点紧张,“反倒是同学宽慰我们,放轻松!”现场环境加配音乐,仿佛真的置身于理发店一般,同学们很热情,也很大方,这让这些Tony老师慢慢放下拘谨,并很快就娴熟了起来。

“我大概服务了10位同学,感觉这一下午特别的充实。在部队时,我得到的教诲就是,永远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次能为我们校园服务,共同战疫,特别荣幸。”赵世明说。

赵世明

学工部介绍,师生们反响热烈,效果也很不错。接下来,将考虑再组织“退役士兵服务专场”,进一步满足校园的需求。

材料学院院长杜永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等和同学们一起前来现场体验。邱杰对自己的新发型非常满意,感叹道:“同学们技艺之娴熟出乎意料,特别是老挝留学生也积极为大家服务,感觉特别温暖。”

计算机学院宋宇航同学现场体验了剪发服务后感慨地说,由于疫情的原因,长时间没有理发,自己正和同学着实犯愁。“这次的上应牌Tony老师为我们排忧解难,理发效果极佳!”机械工程学院徐必刚也因身边的卧虎藏龙而点赞,“剪头发虽说是小细节,但体现学校对我们的细致关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