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牢”!宅家期间,他制作的沪语风光片被刷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视频
“隔离是让病毒放慢脚步,核酸是让大家侪放心,疫情总归会得结束,上海还是阿拉熟悉个上海……”沪语的独白,画面里是上海的日升日落,熟悉的城市似乎并没改变。这是上海的一名摄影师所作的名为《屏牢》的视频,这几日被上海人刷屏。
== 沪语配上上海风光一天内被刷屏 ==
“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这也是我首个10万加的视频号作品。”视频的制作者许捷告诉记者。
从晨雾中的上海天际线开始,到天光渐渐亮起下的苏州河桥,到朝阳映照下的黄浦江倒影;从刚刚发车的地铁站,到高架上繁忙的车水马龙……视频中,他用宏大的背景音乐衬托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壮美风光、繁华市景,配上了沪语的独白,既大气磅礴又让人感到亲切。
“太赞了!这么美的城市,大上海,加油啊!”“阳光总在风雨后,上海加油哦!”“安居在家,好好吃饭,配合国家,屏牢!”“侬讲额上海闲话灵额!”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这样赞道。
曾接受过青年报·青春上海采访的大胡子许捷是一位旅游达人,也是春秋首席摄影师,介绍自己时,总是这样的次序,似乎意味着自由永远先于身份。但2020年开始,自由不见了,身份被捡起。疫情前,他走过七大洲、五十个国家的三百多座城市,靠着手中的相机,他也获得过不少摄影大奖。一月南极,三月东欧五国,四月伊朗,五月高加索地区,六月美国,七月肯尼亚,九月冰岛,十月巴尔干,十一月古巴墨西哥,十二月南极。这曾经是许捷2020年原本的计划。当然,计划表没能完成,疫情让他哪儿也去不了。
2022年的这波疫情似乎让他想到了两年前那段时间,同样需要“静止”在家的他便产生了创作这样一个视频的想法。
== 走得远了或许就会忽略身边的美好 ==
这两年,许捷依然扛着他的摄影镜头四处游走,但都是在国内,与以往相比,他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自己长大的这个城市。作为一个环球旅行摄影师,他几乎拍过世界各地的风光,但唯独对自己的家乡,却没有好好看过,“或许我们走得远了,就忽略了身边很多美好的东西。”意识到这点后,疫情后他只要在上海,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出去拍摄一些上海的风景片。
第一次在上海放飞无人机,他发现航拍下的松江泰晤士小镇一点儿不输欧洲。从凌晨3点开始守候日出,体验过黄浦江畔太阳从高楼的阴影后蹦出的那一刻,感受到“黑暗下的守候,只为破晓时华丽”的力量。他用视频记录下青西郊野公园的水杉林,禁不住感叹:“这是什么神仙地方!”
“上海真的很美!”他想把自己的感想分享给更多人。前不久,许捷女儿同学的家人,成为确诊病例。他也体验了做核酸、在家隔离、封小区的流程,“这段时间很多上海市民都只能呆在家里,但是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大家同心抗疫,阳光总在风雨后。”
而作为一个“会拍点照的普通市民”,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他思考过后,决定将以前拍摄的视频素材陆续做些视频节目出来,“让大家‘屏牢’的同时,也可以看看漂亮的上海风景,解解厌气。” “屏牢”的意思是“忍住”,只有忍住这一刻,才能迎接新的充满活力的生活。
许捷近照
== 会继续做视频传递温暖力量 ==
视频中的素材也是他精心选择的,“要看到就想到上海的,除了陆家嘴、外滩等地的上海地标性建筑,还有黄浦江、苏州河畔的风光,地铁站、高架车流和江上行驶的轮船用延时镜头体现,展现的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分日夜的生机和活力。”
“屏得牢,乌云总归会得跑脱,太阳也终究会得出来。屏勿牢,乌云是跑脱了太阳是出来了,但是人是要继续关勒盖……为上海抗击疫情,大家一道,屏牢!”1分多钟的沪语独白,也是许捷自己写自己读的。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会说不一定会写,配上海话独白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许捷做了大量功课,查找沪语对应的正字,还配上了拼音。“光是‘屏牢’就翻查了很久,最后才确定是正确的沪语写法。”他说,用上海话去朗读,也是为了激励上海市民,没想到得到特别多的好评,很多人说感到了“亲切和温暖”。
如今,许捷已经制作出了第二个沪语视频《识相》。他说,还会继续通过视频介绍上海风光,传播沪语文化,“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能力为上海加油,也为这座城市输送一点温暖的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