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歌来了,饭就来了!“乘着歌声翅膀的盒饭”温暖交大整片宿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杜欣/文 受访者/图、视频
青年报·青春上海此前曾报道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因疫情防控而催生了超级无敌的教师志愿送餐队伍,而这之中,还有一则“乘着歌声翅膀的盒饭”的暖心事正在交大传遍。对同学们而言,歌来了,饭就来了!这种默契已然达成,“唱着校歌送午餐”正变得越发壮观。
从“破大防”到“大合唱”
“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听,好像外面有人在唱校歌”……
几天前,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西区一幢宿舍楼,几个正等待学校送来热腾腾午饭的男生循着歌声纷纷走到阳台。伴随着嘹亮优美的歌声,眼前的一幕让这几位大男生“破了大防”。
“那是在给我们送饭的老师吧”“好听、好听”“专业的吧”“校歌我还不太会唱啊”……随着老师离开,也有同学开始了期待:“明天还有吗?”
老师再次来送饭的时候,有些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阳台,当老师那里再次响起歌声,几个大男生就跟着老师一起合唱了起来。这位老师一时间也觉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独唱演员变身领唱和指挥。
于是,西区宿舍区顿时响起了庄严激昂的歌声,歌声不仅随着饭香飘向间间寝室,还飘进了交大人的朋友圈。
后来,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白”身份揭晓,原来是教育学院的霍欢老师。她是学校教工合唱团的骨干,学校的大型活动、大型歌会、新年演出都有她动人的歌声。
“唱歌来给同学们加加油,也给自己鼓鼓劲。唱着唱着就听见同学们也跟着唱起来了,真的挺惊喜的,我自己也很感动。每天送饭确实挺累,不过心里很充实也很开心。”
霍欢来自教育学院,从事的也是教育工作,她觉得能以这种方式为同学们服务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相信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力量,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大有益处。”
从“开饭铃”到“点歌台”
受到鼓舞后的霍欢,升级了装备,捎上了蓝牙音响,把送餐歌声直接当做同学们的“开饭铃”,除了校歌是常备曲目,《春天在哪里》《我和我的祖国》已经上了最新的歌单。
同学们那边也在积蓄力量。他们说:“盼望着、盼望着,歌声来了,饭来了。”有了一次合唱的成功,大家自发地把开饭铃变成了“拉歌”联欢,合唱也越来越默契,参与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有同学还主动要求加入小提琴伴奏。
让霍欢没有想到的是,这楼里居然还有不少上海交大学生合唱团的团员。现在,霍欢和他们已经“接上了头”,准备把“开饭铃”的演出水准再提高一步。有了“专业选手”的加入,开饭铃的歌单也能更加丰富,合唱形式也能更加多种多样。很多别的宿舍片区的同学都说:“听说西区同学领餐,还有人给唱歌,有福啊!”
霍欢还有一名志愿者搭档池瑞,两位年轻女老师每餐要送约400客饭。疲惫之中,音乐让“隔离”不在,大爱正在隔空传递。不想停手的霍老师也表示,只要不是太吃不消,争取以后的“开饭铃”开放权限给同学们,让他们点歌。
就像有同学在朋友圈说的那样,“在交大,春之声虽迟但到”。大家也相信,音乐传递的能量会以各种形式充满校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杜欣/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