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 他们共同支撑起上海医废安全的一片蓝天
2022-03-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近日,上海疫情再趋紧张,防疫形势不容乐观。在刻不容缓的攻坚时期,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医废收运处置单位,公司的青年党团员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在兼顾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奔赴抗疫一线,全面参与公司集中居住管理期间的生产运营和后勤保障工作,为全力守“沪”尽职尽责......

//   95后党员冲锋一线   //

95后的丁林林是公司党群工作部的一名年轻同志,在公司实行了集中居住管理后,她的身份又增加了几重。她是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报道专班的一员,也是公司“疫情防控医废应急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丁林林告诉记者:“做好抗疫信息宣传报道、协助管理集中居住点、筹备食宿物资等都是我的工作职责。”

3月11日晚11点13分,刚洗漱完准备休息的丁林林,接到公司的紧急电话,得知公司将全面启动集中居住管理工作。当被告知人手不足时,丁林林考虑到自己家离公司比较近,她毫不犹豫答应去集中居住点做一名志愿者。“第二天早上,大雾天气,我背着重重的行囊,骑车到达嘉定基地,一番忙碌之后,又赶赴虹桥集中居住点帮忙。”丁林林说道,“我记得那天路况很不好,到了就立即投入紧张而忙碌的志愿服务中,那一天的微信步数高达24877步,第一次占据微信运动排行榜榜首。”

成为志愿者后,丁林林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刚入住集中居住点的前几天,天气湿热,每天的劳动量也很大,需要不停在大楼各个楼层来回奔走,协调布置人员入住事宜。一天下来,丁林林膝盖酸疼,汗流浃背。同时,虹桥集中居住点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刚开始物资尤为紧张,睡的是行军床,洗漱条件也很艰难,只能一切从简。最重要的是,由于疫情形势不明朗,加入集中居住的部分人员所在小区正陆续进入封闭管理,有的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和幼子留守,满心牵挂。于是,丁林林就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给一线收运处置人员缓解心理压力,减轻思想负担。

丁林林说:“我的家人都在江苏海安,他们听闻我在公司集中居住点做志愿服务,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唯一的嘱咐就是让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一切以大局为重,听从指挥,多做贡献。作为抗疫团队的一分子,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有责任,发挥自己的力量。”

//   “新手”爸爸舍小家为大家   //

医废分公司业务管理部的方成中,是一名在公司工作了13年的老员工。平日里,他主要负责徐汇、静安、黄浦、普陀和金山5个区1250余家医院的合同签订和客户维护。自疫情爆发以来,除了本职工作以外,他还负责部分400热线电话的接听和洽谈解决工作。方成中告诉记者:“我跟我妻子同属一家单位,她做党群,我做业务,我们俩的结合是思想建设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上周末,方成中正在家吃午饭,突然接到单位来电,要紧急启动集中居住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火速归岗。由于家里有个刚满一周岁的宝宝,小两口内心很是纠结。但是他们认为,现在是单位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应该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冲锋在前。于是,他们第一时间拨打了家里老人的电话,并抽空简单收拾了生活必需品,赶赴单位,女儿只能暂时安排在丈母娘家。虽然每天都很想念年幼的孩子,双方父母也很担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但因为平时都很忙,所以只能以发信息来沟通。

回到嘉定基地后,方成中每天看到一线员工的真实工作状态,他们的辛苦与艰辛,以及满眼的疲惫,都令他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尽量替一线人员分担一些压力。考虑到自己具有A2的驾照,以前也开过医废车,于是他主动找到领导,提出愿意夜间下沉一线,开医废驳运车运输涉疫垃圾。由于从嘉定基地到老港基地来回大概250公里,他时常晚上6点出发,第二天凌晨1、2点左右才能回来,休息4个小时候后起床,继续忙碌本职工作。

方成中说:“目前,我们公司全员都处于战斗状态,所有一线员工都在超负荷地工作。我白天完成本职工作,晚上出力帮帮他们。虽然很累,但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同事们分担一部分工作压力,我非常骄傲和自豪。”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