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抗疫一线学长现身谈“疫”,交医《健康中国》战疫课堂云端开讲
2022-03-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此次战疫是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最严峻的一次大考。为了舒缓准封闭管理中师生的情绪,科学普及防疫常识,补足师生精神之钙,3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手上海交通大学打造的《健康中国》战疫课堂在云端开讲。

三位主讲人都是2020年援鄂和进驻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抗疫英雄,其中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冯楠医生更是于2020年和2022年两次进驻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一线抗疫。

项晓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2月参加上海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重症病区,担任医疗组长。此次在与学弟学妹云端面对面交流中,项晓刚从感染科专家的角度,就“病毒的概念类型”“流行病学”“预防”“临床诊治”四个方面对奥密克戎病毒和疫情防护、诊治做了专业的解读,并关照学弟学妹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定要科学认识新冠病毒,正确理解新冠疫情预防和防护措施,正确做好口罩佩戴和洗手,谨记日常防护“一米线”“三件套”“五还要”。

冯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和2022年先后2次被选派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加入“仁济天团”,参与新冠病毒不同株型的危重症、轻症、无症状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工作。在本轮疫情防控中,依然受命带队入驻公卫新冠隔离病区,参加“奥密克戎”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

身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抗疫一线的冯楠在云端与同学一起聊了聊“面对‘奥密克戎’,我们能够做什么?”一起正确认识“奥密克戎”,科学普及防疫知识,一起读懂战“疫”这本无字之书。他结合“聚集地”“安全距离”“心态” 三个关键词,用轻松诙谐的语言与真实生动的案例,在云端与学弟学妹们沟通交流,鼓励大家要放平心态,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用积极的心态笑战疫情。

王振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他在云课堂中从亲临临床一线的专业角度,与师生一起探讨如何积极应对疫情下的压力和困惑。王振指出,在封闭管控中的师生,舒缓自己的情绪就如同了解自己的身体一样,要第一时间捕捉自己的心理状态,勇于接纳,正确对待,积极应对。他引导师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心理问题其实就是“心理感冒”,人在特殊环境下,自然而然会有压力,有压力就要释放的出口,有了出口,“心理感冒”很快就能治愈。

课堂上,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还以串讲人的身份连线嘉宾。“封闭管理中的师生们能够好好休息、好好吃饭,适时地动起来,适当地调节情绪,为后面全身心学习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大家一起努力,向着阳光的方向前进,争取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迹上来。”江帆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