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静安这位“代理书记”临危受命,接过战斗“接力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大家戴好口罩,把登记码打开,屏幕调到最亮,务必保持‘一米线’距离。”“阿姨爷叔,你们有什么要帮忙的伐?”同样内容的几句话李嘉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居民们看着眼前这位眼里因睡眠严重不足而布满红血丝的“代理书记”,有力而嘶哑的声音让已被封控多日的他们心中安定了几分。这一幕也成为了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嘉彬挺身而出,“疫”往无前为代理居民区书记近日的常态。
临时补位,她被称为暖心的“逆行书记”
李嘉彬在3月16日接到街道党工委交给她一个有着3000余居民、5个自然小区、8个规模性租赁居民区的艰巨任务时,内心还是十分忐忑的。疫情防控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她如何妥善化解棘手的矛盾?
由于该居民区书记还处于集中隔离,李嘉彬迅速拨通了她的电话,就着书记发来的地形图,快速了解了社区面上情况、封控楼栋及目前防疫的相关措施。紧接着,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居民区,召集7名块长召开紧急会议,细化全员核采方案,经过与同事激烈的讨论,绘制形成了各小区的核酸检测线路图。从不了解居民区具体情况到高效拟定安排居民核酸采样的时间与动线,她仅仅花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
6天后,圆满完成任务的她却将电瓶车驶向了朝家相反的方向,放弃了回家休息,选择奔赴新的任务。这一次,她负责接管一个有着5000余居民、4个自然小区的居民区,李嘉彬的工作单位党群服务中心正好位于该居民区内,她对辖区情况非常熟悉。
有了在上一个社区工作的经验,她再次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接力棒”。这个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大都因疫情被封控或隔离,开展工作显得尤为困难,她便与隔离居家办公的居民区书记一起,线下+线上同步开展工作,与居委会主任、社工、物业默契配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暖心的“逆行书记”。
扎根社区,做居民的“自家人”
眼前是刻不容缓的工作,桌上是逐渐变冷的盒饭,一天中难得的午饭休息时间,她心里却放不下一位居民。这是一位有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高龄确诊老人,已经出现了咳嗽、发热等症状,亟待转运。焦急万分的李嘉彬再次拿出手机,与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转运事宜。此时终于等来了市疾控的转运人员,她心中这才舒了一口气。
安顿好转运老人,她只顾着急吃了两口饭便又赶回核采现场。只要涉及到全员核酸筛查,她一整天便要辗转于4个小区之间,其中还包含一个有着2200名居民的全封控小区。等到采样结束,与工作人员一起做完现场消杀后,她又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处理工作。窗外已繁星点点,但这里依旧灯火通明……
面对居民不间断的疑虑与诉求,居委会将李嘉彬等干部的手机号进行了公开,她微信中和家人的置顶对话框也已被十几个工作群所替代。“我的手机24小时都有不间断电话打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天没和远在国外的女儿视频,她发来的消息也没时间回。”李嘉彬说道,“主要是怕错过了紧急防控通知或居民来电。等到这波疫情结束,一定要好好陪伴家人。”
“有你们在就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位居民说道。在李嘉彬看来,来自居民的肯定就是对自己工作最大的动力,“加强社区防疫管理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为居民考虑好每一步,让居家隔离的人员真正感受到社区的温暖,这便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