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两个选调生的“大数据防疫”东西接力
2022-03-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他们是一群优秀的90后,双一流大学重点专业毕业,在上海市、区两级机关部委工作,怀着振兴乡村的使命感,下基层来到农村挥洒青春汗水。这其中,有两位选调生实现了一场“大数据防疫”东西接力。

他们一个叫余虓,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一个叫李思同,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一个在浦东祝桥镇星光村,一个在青浦练塘镇东淇村。一东一西两个选调生,因为培训相识,也因为这场疫情,有了更多交集。

在青浦,李思同发现东淇村年轻人大多去了城区,村里以老人为主。老人要么不会用手机,要么没有智能手机,让他们自己通过健康云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很困难。刚开始时,李思同和同事们一起用自己手机健康云中的“非本人”功能,替老人一一登记。核酸检测登记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住址等信息,非但繁琐还容易出错,费时又费力。

“手动输入一位老人的信息大概需要1分钟,如果有1000位老人,那就需要两个人连续不断输入9个小时以上,效率太低了。”计算机语言是李思同的业余爱好,他开始思考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来解决全村800多位老人的健康云扫码登记工作。

就这样,敲代码、编程序,李思同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制作了“健康云核酸登记二维码自动生成程序”。“原理并不复杂,因为核酸检测登记表格的条目一样只是数据不同,只要做一个自动输入、输出的程序,并加入虚拟按键,让程序具有生成二维码、截图、保存等功能就可以了。”

自此,东淇村老人的核酸检测登记二维码不用再由志愿者在手机上一条条手动输入。东淇村总共1400多人的核酸登记码,只需要1个人、1张表、3台电脑,5小时左右就能完成。自己村试验成功后,小李希望推广到更多基层,便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小发明”发在了朋友圈。

彼时,在浦东,余虓同样在为“60岁以上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有困难”而发愁,得知李同学有了这款“小发明”,立刻将这款程序由西到东“跨区”搬运过来运用起来。

“我们只需要准备好村委本就有的电子《人口信息表》,这个程序就能模拟人工输入,自动点击下一步,经过人工审核,平均40秒就能运行生成一个预约登记码。”余虓介绍说,通过这个自动登记程序,他也高效完成了全村1400余位老人的健康云登记,并通过镇里将之分享给有需要的村居。

由于这个程序对于在基层参加防疫工作的选调生们都很有用,李思同便把它进行优化,将程序和源代码文件打包发到群里让大家分享,结果收获了众多点赞。眼下,这个程序非但在青浦各村居使用,还在浦东祝桥不少村居落地开花,广泛运用于青浦、浦东、嘉定、闵行等区的近百个村居。

如今这个程序已经有了4.0版。这几天,李思同还在继续优化程序,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成功率,以便后续版本可以面向更多村居推广,科技赋能防疫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