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路上他们挺身而出
2022-04-02 专题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杨颖

疫情就像战斗。在抗疫的社区第一线,伴随着防控的“号角”吹响,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不断在上演,一首首感人的歌曲不断被谱写。而书写这不平凡之歌的,却是大家最熟悉的普通人,他们昨天也许就是邻居爷叔、隔壁大姐,今天他们就是冲在抗疫第一线的“战士”。 

  ·  长征镇  ·  

志愿者时刻响应号召

普陀区长征镇志愿者。

在普陀区长征镇有这样一个大型社区,下辖5个小区、近3600户、11000多位居民,而居委干部却只有11名。面对悬殊的数据,真源居民区在某日凌晨3点接到通知:小区马上封闭,全员核酸! 像这样特殊性、临时性的工作在形势严峻的疫情期间日益增多,真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喜一开始也犯了难,“特殊时期如何才能高效运转?”

“块长制”+坚持走访发挥作用

真源居民区的5个小区近3600户居民由10名居委干部担任块长进行分管,每人负责360户左右居民,其中又有200多名楼组长协助管理11000多位居民。得益于长期以来的“块长制”,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位“块长”依旧分片包干,同时,由于平时坚持“四百”走访常态化工作,挨家挨户推进社区治理,因此在楼栋闭环管理时对每家每户的信息都能做到心里有底。

3月28日下午4点多,真源居民区接到了需要马上进行第二次全员抗原检测的通知,要求傍晚6点半分发,11名居委干部和60多名志愿者紧急集合完毕,在业主群里通知后,根据现场情况共设置4个领取点,分别向全社区居民进行发放,从18点半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第二次发放时遇到一些老年居民看视频依旧不会操作,志愿者们便继续上门教学。

凌晨,已经是居委干部最近下班的常态时间,而早上五六点又已经回到了居委会。

11个党支部513名党员群策群力

“家中老人患有尿毒症,要到医院透析……”在社区进行48小时两次核酸的封控期间,一户居民急得不知所措。“我有癌症,明天是我化疗的日子……”社区解除封闭后,又有一位住在因有密接而实行封控的楼栋里的居民焦急地找上居委会。这样特殊的情况每天也在不断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居委会开通了“绿色通道”,为患者联系医院,让救护车开到小区楼下,全程闭环管理将居民快速送往医院。

许喜介绍,像这样紧急情况在一个大型社区里出现的频率很高,不仅需要人力也需要出谋划策。这时候,需要党建引领为社区抗疫注入“强心剂”。真源居民区共有11个党支部,有着513名党员,许喜告诉记者,“我们各个支部书记会在支部群里,把目前一些情况通报给大家,遇到什么困难及时沟通,针对大家反馈的建议,就组织发动落实起来。”人手不足的时候,党员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充实到防疫一线岗位。在党员的带领下,热心居民也主动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队伍,随时听从指挥。

封控期间,作为结对党支部,百达公司10名党员志愿者赶来支援,在小区门口耐心解释封控原因,有序疏导人流。居民在线上采购生活物资经常碰壁,为更好地解决居民生活“急难愁盼”,在许喜的带领下,居委干部和志愿者轮流当起“社区管家”,给有困难居民买菜、送快递,每天早中晚三次,从早上6点到晚上7点,扛着大包小包一直在社区里奔波。

  ·  新场镇  ·  

致敬防疫一线的英雄们

新场镇志愿者。本版均据受访者供图

在新场镇的疫情防控现场,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锋在一线,牢守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红线”。同时,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不是医务人员也不是社区工作者,却保障着所有一线防疫人员的安全,及时为防疫阻击战提供充足的“弹药”和“粮草”,于无声处负重前行,他们就是新场镇防疫后勤保障小组。

冲锋在前“有态度”

保障组共有7位成员,其中6位是共产党员。“我们也想上一线和大家并肩作战,但是作为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后勤保障工作同样重要。我们要让胸前的党徽在每个地方都能闪耀”,这是他们的心声。医院采样车不够,组员就放弃晚上休息时间,去医院接上“大白”前往点位进行核酸采样;村居医护物资短缺,组员快速调配,火线增援。

老陈已年近退休,不适合“连轴转”高强度工作,考虑到身体状况,保障组一开始并未将他考虑在内,他得知后强烈要求加入,与其他成员共同投身防疫工作。小唐负责每天记录物资的采购和消耗数量,是后勤保障的“中枢神经”,遭遇自家小区管控后,她始终“在线在岗”,确保库存准确、底账清晰,小区解封后她毅然选择24小时留在办公室,以单位为家。每一位队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使保障组为全镇防疫工作持续“供电”。

防控保障“有速度”

3月26日至27日,新场镇开展抗原检测。25日晚上,后勤保障组收到领取抗原检测相关物资的通知,他们紧急联系货车,组织人员前往发放点。凌晨2点,他们领回抗原测试盒及棉棒134400份,为不影响当天检测行动,保障组随即安排人员进行清点,按点位排摸数据进行分包,发至村居及工业园区等25个检测点。5点时他们才有短暂时间简单休憩,紧接着继续准备白天的物资发放工作,在他们的坚强保障下,新场镇抗原检测顺利进行。

像这样通宵达旦工作的情况他们已经经历了多次,尽管身体疲惫,保障组全员始终日夜奋战、争分夺秒,完成一个个艰巨紧迫的任务。

增能减负“有温度”

新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紧急实行AB岗之后,工作人员面临生活物资来不及准备的窘况,保障组立刻响应,强化资源倾斜,紧急联系各方渠道,为工作人员及时采购基本生活用品约300份。面对一些特殊需求,保障组事无巨细悉心统筹,在他们的关心与支持下,一线战“疫”人员免去了后顾之忧。

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期间,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全线“出击”,近1500人奔波奋战在各个角落,为保证一线战“疫”人员吃上热乎饭,保障组每天配送三餐近3000份,而自己却吃不上一口热饭。

保障组以自己不平凡的坚守,为一线工作人员筑起第一道屏障,以精准高效的物资保障能力为抗疫保驾护航,谱写出一曲曲幕后英雄的赞歌!

  ·  四平路街道  ·  

志愿者向一线集结

四平路街道志愿者。

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NICE四平”微信公众号上,出现了一封感谢信,这是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四平路街道办事处写给参加抗疫的全体志愿者的感谢信。信中说:“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何其有幸,我们有你!”“你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火速集结,主动请缨,奔赴社区一线,支援四平疫情防控,在日夜坚守的志愿岗位上展现人间大爱;你们服务大局、全力配合,在严格执行防疫政策的行动中传递必胜信念。你们每个人都是英雄!”

今年上海的疫情来得猝不及防,抗疫第一线压力骤增。在这一关键时刻,杨浦区四平街道迅速发动各部门、各条线的党员干部,组织起一支支抗疫志愿队,冲向社区、园区等抗疫一线,志愿者成为四平街道抗疫的重要有生力量。

地处四平路街道的同济科技园杨浦基地,在园区党委的动员下,来自园区孵化器以及入驻企业的党员青年、积极分子,和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人,组建了一支“特派援”队伍,哪里有疫情,他们就奔向哪里,哪里缺人手,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孵化器基地员工核酸检测排队太长,他们就主动对接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园区开设核酸检测采集点。位于铁岭路的同济大学校外博士生宿舍,因居家封闭式管控,楼道堆放了大量快递、外卖等物品,杂乱无序,不便于快速认领,对楼道管理及疫情防控带来安全隐患。“特派援”们慷慨捐助,连夜加班,7个置物架很快被送到宿舍楼下。同济大学机关党委计划采购一批防疫物资,由于学校封闭管理,“特派援”们分批对接,代学校完成应急采购防疫用品。

除了街道内各系统的志愿者组织,四平街道还通过“NICE四平”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信息发出后,街道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两新”单位党组织的微信群,以及各居民区楼组群,一条条回复不断涌现,不到48小时,就招募到50余名社区志愿者,环同济社区防疫青年突击队迅速集结。

此外,杨浦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税务局、东区电信局、渔机所、一征所、邮电设计院、市政院、工商银行和“两新”党组织的骨干力量积极响应,火速集结。据统计,共有120余名党团员第一时间化身“大白”“小蓝”“特派援”支援四平疫情防控。部分党团青年在自家小区闭环管理期间,到所在居委报名参与抗疫,配合社区做好引导宣传、信息登记、维护现场秩序、关爱独居老人等工作。目前,向街道报到的在职党员志愿者已经突破2150人,还有各条线、各环节的志愿者不计其数。

四平路街道深知抗疫关键时候人力的宝贵,珍惜志愿者的真心付出。他们对所有的志愿者都进行岗前培训,合理安排。在核酸检测时,每个居民区都设置点位联系人+采样副指挥长,每个采样点位又设置点位长+志愿者,通过建立标准化处置流程、科学分工职责,实现人力调配的最优化。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杨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